崇左150的爱情在哪条街,崇左150的浪漫在何处街
崇左150的爱情在哪条街
那天傍晚我骑着电动车拐进中山路,正好撞见老榕树下有一对年轻人在拍照。女孩踮着脚把手机举得老高,男孩在她身后比着剪刀手,两人中间那块写着"150米"的蓝色路牌在夕阳里泛着暖光。穿校服的女生们嬉笑着从他们身边跑过,裙摆扫过掉落的榕树果子,空气里飘着螺蛳粉和芒果酸的香味。
住在叁巷口的陈阿姨正在收晾衣竿,她指着那对年轻人说:"这条街从街头到街尾不多不少整150米,叁十年前我嫁过来时,民政局还在老供销社二楼呢。"她转身从冰柜里取出两瓶绿豆沙,递给满头大汗的快递小哥,"现在的小年轻啊,就爱在这块路牌下拍婚纱照,说什么要沾沾'150'的彩头——你往前走走,糖画摊子后面那家照相馆,橱窗里全是这样的照片。"
我顺着石板路往深处走,果然在转角闻到麦芽糖的焦香。卖糖画的老人用小铜勺舀起糖浆,手腕轻转就勾出蝴蝶形状。他朝巷子尽头努努嘴:"看见那个挂满爬山虎的绿色窗台没?当年小两口买下这间铺子时,姑娘非要在门口种叁角梅,说要是能爬满150厘米的墙围就结婚。结果你猜怎么着?第二年花开得把门牌都遮住了。"
五金店门前的收音机在放九十年代的情歌,焊防盗网的火花像星子般溅落在青苔上。穿人字拖的阿叔从店里探出头:"我在这修了二十年自行车,见过最浪漫的事啊,是有个小伙每天骑车载姑娘穿过这150米街道,后来后座换了儿童座椅,现在倒是常见他牵着穿校服的女儿来买豆花。"他拧开保温杯喝了口凉茶,"要说崇左150的爱情在哪条街?你往地上看嘛。"
低头才发现每块青石板都嵌着铜质刻度,从 "0米" 缓缓延伸到 "150米" 的终点。在98米标记处,有对白发老人正坐在竹椅上剥荔枝,奶奶把果核放进爷爷的箩筐里,箩筐里装着刚买的空心菜和柠檬。卖酸嘢的摊主往我手里塞了片腌芒果:"他们每天这个点儿都来,从年轻时候到现在,雷打不动。"
黄昏的光线把骑楼廊柱的影子拉得很长,整条街渐渐漂浮在桂花的甜香里。凉茶铺的招幡在晚风里卷起边角,露出背面斑驳的"150"字样。穿壮锦褂子的阿婆在店门口蒸糍粑,蒸汽朦胧了墙上的老照片——那是1985年街道改建时的留影,照片里的人们站在刚划好的150米标尺前,身后是尚未种下的小叶榕树苗。
当街灯次第亮起时,我站在150米终点处的邮筒旁回望。水果摊的尝贰顿灯带在夜色里连成星河,炒冰机嗡嗡作响的间隙,能听见裁缝店传来老式缝纫机的嗒嗒声。婚纱摄影店的年轻店主正在锁门,他转身指给我看二楼的雕花栏杆:"去年有对客人坚持要在栏杆最高处系红丝带,说那是整条街第150厘米的至高点。"
晚风吹过骑楼下的风铃,送来远处江面的潮湿气息。烧烤摊的炭火明明灭灭,穿拖鞋的食客们举着啤酒杯碰在一起。我忽然想起陈阿姨说过,这条街的奇妙之处在于,无论时光如何流转,这150米的距离总能装下所有相遇与重逢。就像此刻擦肩而过的情侣,他们手机屏幕上的导航光点,正重迭在石板路那些发亮的铜质刻度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