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彦淖尔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邻近车站的街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8:28:23 来源:原创内容

熟悉的烟火气

每次从巴彦淖尔火车站出来,我总忍不住朝对面望去。那条小巷子就静静地卧在那里,和身后气派的火车站仿佛是两个世界。说真的,火车站大厅明亮得能照出人影,行李轮子滚过地砖的声音嗡嗡回响,大家都行色匆匆。可一过了马路,踏进那条巴彦淖尔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时间好像一下子就慢了下来。

巷口第一家是个修鞋铺,老师傅总是戴着一副老花镜,手里的锥子线绳上下翻飞。旁边紧挨着的水果摊,老板娘的大嗓门能穿透半条街:“今天的西瓜包甜,不甜不要钱!”再往里走,各种味道就混在了一起——刚出炉的烧饼带着面香,隔壁面馆的大骨汤熬得咕嘟咕嘟响,偶尔还能闻到五金店传来的淡淡铁锈味。这些味道混在一块儿,不难闻,反倒让人觉得踏实。

你说奇怪不?明明就隔着一条马路,这边是南来北往的旅客,那边是扎根几十年的老街坊。拖着行李箱的年轻人会在这儿买两个茶叶蛋揣进兜里,说是路上的念想;刚下火车的大叔,熟门熟路地钻进巷子深处的澡堂子,说要洗掉一身疲乏。这条邻近车站的街巷,好像成了城市的一个缓冲带,让风尘仆仆的人能喘口气,慢慢找回生活的实感。

声音里的故事

站在巷子里仔细听,能听到好多故事。早上六七点,是自行车铃铛和电动车的滴滴声,送完孩子的爷爷奶奶顺便拎把青菜回家。中午安静些,只有几家小餐馆的炒菜声滋滋作响。到了傍晚,那可真是最热闹的时候。

下班的、放学的都回来了。“张奶奶,今天青菜怎么卖?”“李叔,我那双鞋修好了吗?”打招呼的声音此起彼伏。麻将馆里传来哗啦啦的洗牌声,虽然有点吵,但听着居然有点亲切。我常想,住在巴彦淖尔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里是什么感觉?晚上睡觉会不会被火车汽笛声吵醒?不过看那些在巷子里追逐打闹的孩子,他们早就习惯了这种背景音,就像习惯了隔壁王爷爷每天下午准点拉二胡一样。

巷子中段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理发店,老师傅理的还是那种很传统的发型,五块钱一个人。去的多是老主顾,往椅子上一坐,不用多说,师傅就知道该怎么剪。他们一边剪头发一边聊家常,谁家儿子考上大学了,哪里的菜市场猪肉降价了。这些琐碎的对话,和剪刀的咔嚓声混在一起,成了这条巷子最日常的伴奏。

要说这条巷子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风景,那还真没有。它不宽,两个人并排走都有点挤;房子也旧,墙皮有些地方都剥落了。可不知怎的,站在这儿,你就觉得特别真实。它不像那些被改造过的商业街,店铺整齐划一,卖的都是给游客的纪念品。这里的每一个店面,都是为生活而开的,修拉链的、配钥匙的、改衣服的,都是过日子离不开的营生。

天色渐晚,巷子里亮起昏黄的灯光。水果摊的老板娘开始收摊,把没卖完的水果仔细盖好;面馆里飘出更浓的香气,晚归的人会在这儿吃碗热腾腾的面再回家。我回头看了看火车站,候车室的灯已经亮了,透过巨大的玻璃窗,能看到里面等待的人们。而这条邻近车站的街巷,也亮起了属于它的、暖暖的灯光。

或许明天,又会有很多人从火车站走出来,穿过这条巷子,奔向各自的目的地。而这条小巷子还会在这里,继续它的烟火日常,成为很多人对于这座城市最初也最朴素的记忆。它是城市的另一面,不那么光鲜,却足够温暖,足够真实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