辉县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,辉县火车站后街小巷名称
那天路过辉县火车站,偶然一回头,看见站台后面延伸出几条窄窄的巷子,青灰色的墙皮有些斑驳,心里忽然就冒出一个问题:这些静悄悄的小巷,到底叫什么名字呢?
我站在路边琢磨了一会儿,决定找人问问。正好有位大叔拎着菜篮子从巷口走出来,我赶紧上前打听。大叔挺热情,把手里的篮子换个手提着,笑着说:“你说这条啊,我们都管这儿叫‘车站后街’,你要说正式名儿,路口那块蓝牌子写着‘站北二巷’。”他顿了顿,往巷子深处指了指,“往里走还有几条,都是按这个排的,站北三巷、四巷,好记。” 原来这么简单直白,我道了谢,心里那点好奇总算落到了实处。
走进这条站北二巷,世界忽然就安静下来。巷子不宽,两边是些老式居民楼,偶尔能看见几栋带着小院的平房。墙根处停着几辆电动车,有户人家的窗台上摆着几盆月季,开得正艳。这条辉县火车站后街小巷名称虽然普通,却藏着不少生活的痕迹。一位大姐正坐在自家门口择菜,看见我走过,抬头笑了笑。我问她在这儿住了多久,她说打从嫁过来就住这儿,快叁十年了。“别看样子旧,住着舒服,”她手里的韭菜一抖一抖的,“晚上睡觉安静,买菜也方便,走几步就是菜市场。”
巷子里的烟火日常
再往里走,巷子稍微宽了些,出现了几家小店。一个修理铺门口摆着待修的自行车,老师傅正蹲在地上补胎。旁边是家小卖部,玻璃柜台里摆着零食香烟,老板娘靠在椅子上打着毛衣。我问她知道这条辉县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吗,她头也没抬:“知道啊,站北二巷嘛,我在这儿开店十多年了。”说完才放下毛衣针,补充道:“你要寄快递可别写错,得写清楚是火车站后面的站北二巷,不然快递员容易迷糊。”
巷子深处有棵老槐树,树下几个老人在下象棋。我凑过去看了一会儿,听见他们聊天说这条巷子以前更窄,后来拓宽了些,但名字一直没变。其中一位老人说,他小时候这儿还是一片田地,后来火车站建起来,才慢慢有了这些巷子。“名字嘛,就是按位置起的,好记就行。”他挪了一步棋,“将军!”
我忽然明白,这些看似普通的名字,其实承载着这个地方的记忆。辉县火车站后街小巷名称不只是地图上的标记,更是住在这里的人们共同的语言。外卖小哥熟门熟路地拐进巷子,邮递员准确地把信件投进信箱,邻居们相约在“站北二巷口见面”——这些名字已经融入了日常生活的脉搏中。
走出巷子时,火车站传来列车进站的汽笛声。回头再看这些安静的小巷,它们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,虽然不起眼,却充满着生命的流动。或许不必刻意追寻什么特别的意义,这些简单直白的巷名,正是它们最真实的样子——踏实、朴素,就像生活本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