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州小巷150的爱情,小巷深处的百元情缘
梅州的夏天总是黏糊糊的,巷子里的风都是热的。我蹲在青石板路边吃腌面,阿婆在井边洗菜,木桶撞出哐当哐当的响。这时候阿明骑着二八大杠叮铃铃过来,车后座坐着穿碎花裙的秀妹。
“又去文化公园啊?”阿婆甩了甩手上的水珠。
秀妹抿嘴笑,阿明挠头:“带她去吃捆粄,新开那家。”
一百五十块的约会
其实哪有什么新开的店,就是菜市场拐角那个摆了十年的摊子。阿明在制衣厂踩缝纫机,秀妹在电子厂贴元件,两人工资加起来刚过叁千。每次约会,阿明都从裤兜里掏出皱巴巴的钞票——最大面额五十,最小是一毛的硬币,正好一百五十块。
“够啦够啦!”秀妹总这么说。确实够,捆粄叁块五,仙人粄两块,看场露天电影十块,还能剩下一百叁十四块五毛。剩下的钱阿明都存进铁皮盒,说是要买金项链。秀妹偷偷跟我说,其实她更喜欢巷口阿伯编的草蝴蝶,五毛钱一个,能飞很高。
有回暴雨,他俩挤在骑楼下躲雨。雨水从瓦檐滴成线,阿明突然说:“等钱存够了,我们租个临街的铺面,你卖花,我修单车。”秀妹没应声,只是把伞又往他那边倾了倾。
巷子深处那盏路灯总是接触不良,明明灭灭的,倒像他们的未来。
铁皮盒里的百元情缘
铁皮盒是秀妹用月饼盒改的,贴着大红喜字贴纸。每次投硬币进去,都会哐啷响一声。有次我撞见阿明在数钱,他把硬币按面额排成行,数了叁遍还是差五毛。秀妹突然从背后变出五毛钱:“刚刚捡的!”后来我才知道,那是她提前准备好的。
这样的梅州小巷150的爱情,现在怕是难找了。年轻人要么去了深圳广州,要么嫌一百五十块不够喝两杯奶茶。可阿明说,钱多了反而不会花了,那时候一百五十块能规划一整天——先去金山顶看日出,再去凌风路吃笋粄,剩下的够买两本连环画。
最难忘是那次秀妹发烧,阿明抱着铁皮盒跑去诊所。医生说要打针,他哗啦啦把硬币倒在柜台,小护士直皱眉。老医生却笑了:“后生仔,这盒子比银行卡重多了。”
后来他们真租了铺面,不过不是修单车,是帮人改裤脚。秀妹在店里养了绿萝,说是比花好养活。铁皮盒还留着,偶尔听到硬币响,就知道今天生意不错。
如今巷子要拆了,我回去看过一次。他们家还住在原处,只是楼高了,窗亮了。临走的傍晚,又看见阿明骑着电动车载秀妹回来,车篮里装着菜。斜阳把影子拉得老长,像那些年巷子里怎么走也走不完的青石板路。
巷口的捆粄摊子还在,叁块五涨到了五块。我买了两份,老板找零时给了个五毛硬币。握在手里,突然想起那些叮叮当当的午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