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余品茶自带工作室,扶余品茶自备茶室雅集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6:46:18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两天路过城东老街,发现巷子深处悄悄开了家扶余品茶自带工作室。木招牌上就简简单单写着"茶室"二字,倒是窗台那几盆文竹长得正欢实。

推门进去,老板正在给客人泡茶。他手里那把紫砂壶看着有些年头了,壶身泛着温润的光。"随便坐,"他头也没抬,"架子上有我们备的茶,您要喝特别的,自己带的茶也行。"

这地方挺有意思

我找了个靠窗的位置,从包里掏出自己带的凤凰单丛。老板递来茶具时笑了:"今早第叁位带单丛的,这茶最近是真受欢迎。"

水刚烧开,隔壁桌的大姐招呼我过去尝尝她的老白茶。她说每周叁下午都来,在这认识了五六位茶友,现在谁得了好茶都惦记着带来分享。我们聊着聊着,不知不觉就喝了她叁泡茶——从2015年的寿眉到去年晒的白牡丹,舌根都泛着甜。

窗外飘起细雨,茶室里却格外暖和。铜壶咕嘟咕嘟冒着热气,有人在轻声讨论水温对铁观音的影响,还有个姑娘在笔记本上记着什么。老板偶尔插两句话,多半时间都在安静地斟茶。

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茶棚。夏天傍晚,邻居们都会端着茶杯摇着蒲扇聚在那儿。张爷爷总炫耀他儿子寄来的龙井,李奶奶则非要大家尝她腌的茶点。那时候觉得稀松平常,现在倒成了难得的光景。

老板说,他开这个扶余品茶自备茶室雅集,就是想让茶回归原本的样子。"现在人太忙了,连好好喝杯茶都成了奢侈。其实嘛,茶就是个由头,重要的是这片刻自在。"

雨停时,我的单丛已经泡了七巡。临走前认识了两位新茶友,约好下回带武夷山的水金龟来。走出巷子,衣服上还沾着茶香,忽然觉得这个秋天格外惬意。

其实这样的场所越来越多了。城南有家书店每周办茶会,城西的陶瓷工作室每月也有品茶日。形式各异,但那份闲适自在却是相通的。或许我们缺的不是时间,而是这样一个让人愿意停下脚步的空间。

茶凉了可以再续,人散了还会重逢。这大概就是扶余品茶自带工作室最动人的地方——它不过分热情,也不刻意深沉,就像手中这杯温热的茶,恰到好处地温暖着每个寻常午后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