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吉火车站小巷子200元一次,邻近街巷同价体验
那天路过昌吉火车站西侧的老巷子,墙上有排歪歪扭扭的粉笔字,写着"推拿200元一次"。刚下火车的山东老陈拖着行李箱张望,穿人字拖的老板娘掀开布帘探出头:"师傅歇歇脚?隔壁那条街新开的店也是这个价。"
巷口修自行车的老李扯着毛巾搭话:"这条街开了七八家,价格都咬得死紧。去年还280呢,今年清一色改成200块。"他指着巷尾新装修的铺面,"看见没?那家"舒心阁"前天刚挂的招牌,照样写200。要是多走两百米到建设巷,连门口摆的价目表都一模一样。"
巷子里的生意经
染黄头发的技师小杨在门口剥着橘子:"现在谁先涨价谁吃亏,上周斜对面尝试收220,客人走到我们这儿就不回去了。"她弹了弹指甲里的橘络,"我们这条巷子离出站口近,客人拉着行李就走过来了,200块钱刚好是让人不犹豫的数目。"
杂货店王婶把冰柜推到树荫下:"这些店都学精了,空调费算进成本里。去年擦玻璃的张家媳妇改行学推拿,现在每月能多挣一千五。"她拧开保温杯吹着热气,"建设巷那几家更拼,加送十分钟拔罐也不加价,搞得我们这条巷最近都在琢磨送采耳。"
刚从"舒心阁"出来的旅客老赵擦着汗:"确实比我们县便宜四十,关键不用走远路。本来想去南街那家,结果发现昌吉火车站小巷子200元一次成了标配。"他掏出手机看导航,"反正邻近几条巷子都这价,索性挑了个门口摆着绿植的。"
暮色渐浓时,巷子里的霓虹灯牌接连亮起。穿铁路制服的小伙子挨家探问价格,最后钻进门口晾着薄荷叶的店面。路灯下还能看见几个拖着行李箱的身影,在巷口犹豫着比较招牌,布鞋店老板娘的招呼声在晚风里飘得老远:"师傅别挑了,整片都是邻街同价!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