丰城泄火的小巷子,丰城小巷里的烟火气息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9:16:55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条小巷子,怕是丰城最不起眼的角落了。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墙角的青苔绿得发黑,两旁的屋檐都快挨到一块儿了。白天这里静悄悄的,只有几只野猫在墙头打盹。可一到傍晚,整条巷子就跟变了个人似的——

第一家亮起灯的是王婶的炒粉摊。她那口大铁锅往路口一摆,油"滋啦"一响,葱花和辣椒的香味能飘出半里地。接着老李的烧烤架子支起来了,炭火红彤彤的,羊肉串在上面滋滋冒油。再往里走,张叔的麻辣烫摊子前已经围了叁五个熟客,正往汤锅里下豆皮和金针菇。

巷子里的老熟人

常来的人都知道,在这条丰城泄火的小巷子里,吃东西讲究个先来后到。你得先到王婶那儿要份炒粉,端着塑料碗晃到老李摊前,边吃边等烤肉。要是碰上雨天,大伙儿就挤在张叔的蓝布棚子底下,热气腾腾的麻辣烫在雨天格外受欢迎。

"今天的辣椒够劲儿!"经常能听见有人这么喊。这时候王婶就会从炒锅后面探出头来,用围裙擦着手笑:"可不是嘛,新进的贵州辣椒!"她总是记得熟客的口味——老陈要多放豆芽,小刘不要香菜,那个总穿西装的小伙子得另外给他打包一份。

巷子深处有家修鞋铺,刘师傅每天收摊前都要来买二十串烤肉。他说在这条巷子里吃东西解乏,比啥都管用。其实大家心照不宣,来这儿不全是为了填饱肚子。更多时候,是贪恋这份热热闹闹的人间烟火。

深夜的烟火气

晚上十点过后,丰城小巷里的烟火气息愈发浓郁。下夜班的工人叁叁两两凑在灯光下,就着冰啤酒聊天;开出租的师傅把车停在巷口,急匆匆来买份炒面;偶尔还能看见刚下班的白领,小心翼翼地踩着高跟鞋走过湿滑的石板路。

记得有个冬天特别冷,巷口的灯坏了。结果第二天,每家摊子都自备了充电灯泡,把整条巷子照得跟白天似的。老李笑说:"咱这儿可是丰城最亮的巷子。"确实,那些灯泡在寒夜里显得格外温暖,映得每个人脸上都红扑扑的。

有时候城管来了,大家也不慌张,默契地收摊避一避。等巡查的人走了,巷子里很快又会恢复之前的热闹。这种默契,是在这条丰城泄火的小巷子里日积月累形成的。

去年巷子那头开了家便利店,亮堂堂的玻璃门窗,二十四小时营业。大家都说这些小吃摊该没生意了,可奇怪的是,老主顾们还是往巷子里钻。也许在很多人心里,再明亮的便利店,也比不上这条巷子里的烟火气息来得真实温暖。

最近听说这片要拆迁了,消息传开后,来巷子的人反而更多了。很多搬走的老邻居特意绕回来,就为再吃一次王婶的炒粉,或者坐在老李的烧烤摊前喝瓶啤酒。巷子还是那个巷子,但每个人脸上的表情,都多了几分说不清的留恋。

今晚我又来到这条巷子,王婶正在教女儿掌握火候,说要让这手艺传下去。炭火映着母女俩的脸庞,新的故事正在丰城小巷里的烟火气息中悄悄续写。也许不久的将来,这条巷子会以另一种方式,继续温暖着这座城市的夜晚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