叁河哪个巷子有姑娘,叁河何处巷里有女子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7:57:11 来源:原创内容

老街坊蹲在槐树底下搓着核桃,突然笑眯眯问我:“你说咱叁河哪个巷子有姑娘?我年轻时总听人哼这小曲儿。”核桃壳噼里啪啦掉在青石板上,像在敲打着陈年旧事。

我攥着搪瓷缸的手停了停。这话头让人想起二十年前的端午,河畔巷口总飘着栀子香。穿蓝布衫的姑娘们挎竹篮卖艾草,银铃似的笑声能荡进第叁家茶馆。如今西街改造得亮堂堂,却再难听见那样的热闹。

巷口飘过的碎花裙摆

张家婶子边择韭菜边絮叨:“从前哪条巷子没叁两个水灵姑娘?东巷卖豆腐的幺妹,天没亮就推石磨;西胡同绣花的巧姐,针脚能引来蝴蝶。”她突然压低嗓门,“现在年轻人呐,都往南边新城跑喽。”

这话倒让人想起老城墙根下的情形。去年中秋我路过那儿,看见几个穿碎花裙的姑娘在拍月亮。她们举着团扇摆姿势,裙摆转得像八月桂花瓣。可问起住处,都说是从省城来采风的。

茶摊前的偶然相遇

昨天在码头茶摊歇脚,倒是遇见个本地姑娘。她正在给游客指路,马尾辫甩得利落:“您要找叁河何处巷里有女子裁缝铺?往前第叁个巷口右拐,木门扣着铜环那家。”见她从帆布包里掏出老花镜给奶奶穿针,那架势倒像旧时巷子里姑娘们的做派。

茶摊老板擦着杯子搭话:“这是咱叁河大学返乡的李老师,专门教姑娘们刺绣。现在的手艺人不比从前少,只是不总在巷子口晃悠了。”他努嘴指向南边,“文化站周末开课,二十来个姑娘围着学缂丝呢。”

暮色漫过屋檐时,我特意绕到文化站窗外。果然看见满室灯火通明,绣架前低垂的脖颈映着暖光,针线穿梭的沙沙声像春蚕嚼桑。有个扎麻花辫的姑娘抬头擦汗,窗台上的夜来香正巧落到她发梢。

回程时经过老戏台,广场舞的音乐震得耳膜发麻。穿运动服的阿姨们扭得正欢,其中几个转身时,我忽然认出是早年巷口卖栀子花的姑娘。她们现在跳起舞来,手腕还带着当年挽花篮的弧度。

晚风送来河边洗衣槌声,混着谁家飘出的红烧鱼香。或许叁河何处巷里有女子的答案,早就藏在炊烟缭绕的日常里。只是从前姑娘们站在巷口等人瞧见,如今她们散在茶摊、文化站、自家灶台,像蒲公英种子落在每片值得生根的土壤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