凭祥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,凭祥男人常逛的小巷子
来到凭祥这么久,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——晚饭后那些大哥们总爱往老城区钻,说是去巷子里转转。
要说这条巷子在哪?它还真没个正式名字。本地人管它叫"老街后巷",就在友谊关大道东侧那片青砖老房子后面。巷口窄得只能容两个人并肩走,可往里走几步就别有洞天了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傍晚六点光景,巷子开始热闹起来。卖越南卷粉的阿姐推着小车准时出现,她家的米浆是用凭祥本地香米磨的,配上特调鱼露,难怪老王他们天天来捧场。"下班顺路来坐坐",这是老烟枪们的默契。巷子中间有家开了二十年的理发店,老师傅剃头的手艺那叫一个利落,十块钱连刮脸带修面。旁边的石凳上总围着下象棋的,楚河汉界杀得正酣时,连路过的小狗都识趣地绕道走。
要说这条巷子为啥让凭祥男人这么着迷?我觉得不单是为了那口吃的。五金店老板老陈有句话说得在理:"在这条巷子里,能找回老凭祥的味儿。"他说年轻时巷子两旁都是做红木生意的人家,现在虽然冷清了,但青石板路还在,墙角的凤凰花年年开得火红。
藏在巷尾的老手艺
再往深处走,能听见"叮叮当当"的打银声。七十多岁的黄师傅守着他的银器铺子,他说这条凭祥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里,就数他打的银镯子最受越南客商青睐。"以前边境集市兴旺的时候,我这儿天天坐满等着取货的汉子。"如今虽然生意淡了,但老主顾们还是习惯来这儿打副银扣子,或是给家里娃娃订个长命锁。
巷子尽头有家修表铺更绝,老师傅能从抽屉里找出任何年份的表针。上次见着供电所的老李在那儿修他父亲留下的上海牌手表,说是表停了心里就空落落的。这种念想,大概就是男人们总爱往这条凭祥男人常逛的小巷子钻的缘由。
夜幕下的巷子另有一番光景。烧烤摊的炭火亮起来,叁五个老友凑一桌,不用点菜老板就知道谁爱烤肥牛谁要烤鱼腩。他们聊的多半是家长里短——孩子期末考得怎样,新买的摩托车油耗如何,偶尔也说起当年在边境跑运输的惊险事儿。这种时候,你会发现这条看似普通的巷子,其实装满了凭祥男人们的生活点滴。
周末午后倒是清静许多。偶尔能看到几个中年男人独自坐在巷子里的凉茶铺发呆,或是蹲在旧书摊前翻泛黄的武侠小说。可能对他们来说,这条巷子就像是忙碌生活里的一个透气口。
前两天碰见社区工作人员在巷口挂灯笼,说是要搞"一巷一特色"。我不知道这条凭祥男人常逛的小巷子以后会变成什么样,但希望那份让人随时想来坐坐的自在劲儿,能一直保留着。毕竟在这座边境小城里,能让人慢下脚步的地方是越来越少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