桦甸火车站小巷子,桦甸客运站小胡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2:18:09 来源:原创内容

记忆里的老地方

桦甸火车站小巷子,这个名字一蹦出来,心里头就有点痒痒的。它就在出站口往右一拐的地方,不显眼,甚至有点破旧。墙皮剥落得挺厉害,露出里头深浅不一的砖色,地上是老式的水泥地,坑坑洼洼的,下雨天得踮着脚找地方下脚。可就是这么个地方,偏偏叫人忘不了。

我小时候,最盼着跟父亲来这儿。火车轰隆隆地进站,人潮涌出来,父亲的大手牵着我的小手,不去挤那宽敞的大道,总是一头扎进这条小巷子。巷口有个卖糖人的老爷爷,他的手像是有魔法,叁两下就能捏出个齐天大圣,我就那么眼巴巴地站着看,能看上好半天。空气里混着煤烟味、旁边小吃摊的油炸香,还有那种老房子特有的潮气,各种味道搅在一起,成了我童年记忆里最特别的信号。一闻到这个味儿,我就知道,到家了。

后来长大了,去外地上学,工作,回桦甸的次数少了。但每次从火车站出来,双脚还是会不自觉地迈向那条小巷子。它好像没怎么变,又好像什么都变了。卖糖人的老爷爷早就不在了,换成了几个卖手机壳和数据线的小摊。但那个熟悉的氛围还在,那种慢悠悠的、不着急的调子,跟火车站广场外飞速发展的城市,像是两个世界。

另一个相似的角落

有一次,我去客运站送个朋友,车子晚点了,我们就在附近瞎转悠。这一转,竟在客运站后身,发现了一条小胡同。我第一眼看见它的时候就愣住了,这感觉,太像了。桦甸客运站小胡同,它和火车站那条巷子,像是一对失散多年的兄弟。

一样的窄,一样的旧。阳光从两边楼房的缝隙里挤进来,在石板路上投下长长的影子。有个大姐坐在自家门口的小马扎上,不紧不慢地择着韭菜,旁边收音机里咿咿呀呀地放着戏曲。另一个门脸里,传来叮叮当当的敲打声,是个老师傅在修理自行车。那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,那种安稳的、扎实的过日子感觉,跟我记忆里的火车站小巷子一模一样。

我站在那儿,心里头忽然就踏实了。原来,不只是火车站有这样一个能安放记忆的地方。在这个奔流不息的城市里,在这些迎来送往的交通枢纽旁边,总藏着这样一些不起眼的角落。它们像是城市的毛细血管,看着微小,却流淌着最真实、最温热的血液。它们没有被时间完全冲刷掉,还在用自己的方式,慢慢地呼吸着。

现在想想,我们留恋的,或许不单单是那条桦甸火车站小巷子,或者这条桦甸客运站小胡同本身。我们放不下的,是它们所承载的那种旧时光的温度,是那种人与人之间擦肩而过的烟火气。在这些地方,时间仿佛走得慢一些,允许你发发呆,想想心事,或者干脆什么都不想。

下次你路过桦甸,要是时间不赶,不妨也去这两条巷子里走一走。不用带着什么目的,就是随便看看。看看坐在门口晒太阳的老人,看看追逐打闹的孩子,闻闻那不知道从哪家厨房飘出来的饭菜香。你会发现,这座城市的魂儿,不止在高楼大厦和宽阔的马路上,更藏在这些静默的、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小巷深处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