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辽同城空降约,通辽同城速达约见
最近通辽的朋友圈里,突然冒出不少对于同城速达的讨论。那天和老李喝酒,他神秘兮兮地跟我说:“现在找人谈事都不用提前约了,直接发个定位,半小时内准能见面。”我端着酒杯的手停在半空,这世道变化快得让人反应不过来。
从线上到线下的距离
说实话,刚开始听说通辽同城空降约这种模式,我心里直打鼓。这不就跟点外卖似的?但上周叁下午,公司临时需要找个摄影师,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本地社群里发了条消息。没想到二十分钟后,还真有位扛着相机的师傅出现在办公楼楼下。他擦着汗笑:“正好在附近拍完一组婚纱照,看到消息就赶过来了。”那天下午的合作特别顺利,原本棘手的工作提前两小时完成。
这种随叫随到的模式,确实给生活带来不少便利。上周六晚上家里水管爆了,我在业主群里发了求助,没多久就有懂维修的邻居拎着工具包上门。他边拧螺丝边说:“这就是同城速达约见的好处,谁还没个急事呢?”那天修好水管后,我们还坐在客厅喝了会儿茶,原本不熟悉的邻居,现在见面都会打招呼了。
藏在效率背后的人情味
可能有人会觉得,这种即时约见的方式太功利。但经历了几次后,我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。上周帮朋友筹备婚礼,需要找会写毛笔字的老人写请柬。在本地论坛发了需求后,第二天清早就有位退休老师骑着自行车来到约定地点。他从车筐里取出笔墨纸砚,在咖啡店的桌子上铺开,一笔一划写得特别认真。写完还不好意思地说:“现在年轻人都用打印的,难得你们还喜欢手写的。”
这种面对面的交流,往往能带来意外收获。就像上次约见的那位摄影师,后来成了我们公司的长期合作伙伴。他说现在通过通辽同城空降约接到的单子,比在平台上挂半年还多。“见面叁分情嘛,隔着屏幕说再多,都不如当面喝杯茶。”
当然,这种模式也不是每次都完美。有个做甜点的朋友吐槽,有时候客人约了位置却临时放鸽子,准备好的材料只能自己消化。不过她说总体上还是利大于弊,至少能让更多人尝到她的手艺。
现在走在通辽的街头,看到匆匆赶路的人,我都会想他们是不是正赶着去赴某个约见。这座城市虽然不大,但人和人之间的连接却因为这些即时约见而变得紧密。昨天路过人民公园,看见几个年轻人正围着一位老师傅学剪纸,一打听才知道他们也是通过同城速达约见凑到一起的。
老李最近迷上了木工,上周居然通过即时约见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。他兴奋地给我看他们一起做的椅子:“要不是这种随叫随到的约见方式,我上哪儿找这些能工巧匠去?”看着他得意的样子,我突然觉得,这座城市的生活节奏虽然变快了,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反而更近了。
昨晚下楼散步,听见两个阿姨在小区凉亭里边乘凉边聊天。一个说:“明天我闺女要带对象回来吃饭,现在才告诉我!”另一个笑着接话:“急什么,现在通过同城约个厨师上门都来得及。”听着她们的对话,我不禁微笑,这种随时能约见的生活方式,确实正在改变着我们这座城市的脉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