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州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连州小巷150元的爱情故事
连州的老街巷子总是弯弯绕绕的,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。那天下午我刚拐进巷口,就听见阿婆坐在门槛上摇着蒲扇念叨:"现在的小年轻哟,谈个恋爱都往商场电影院跑,哪像我们那会儿,五毛钱的冰棍两人分着吃,就能甜上整整一个夏天。"
我正要搭话,却看见巷子深处有对年轻男女站在糖水铺前。女孩扎着马尾辫,踮脚盯着价目表看了好久,最后转头对男孩说:"就要碗芝麻糊吧,咱俩分着吃。"男孩从裤兜里掏出张皱巴巴的百元钞,又摸出几个硬币,凑够十五块钱。老板娘笑盈盈地递过两个小勺,他们便坐在树荫下的长凳上,你一口我一口地分食那碗黑亮亮的芝麻糊。
150元能做什么
现在年轻人约顿饭动不动叁五百,看场电影连爆米花都要上百。可在连州这些巷子里,150块钱真能谈出段像模像样的恋爱。叁块钱的豆腐花,五块钱的萝卜牛杂,十块钱能买一大把烤串,剩下的钱够在旧书店淘两本泛黄的诗集,或者去租辆双人自行车,沿着星江慢慢骑。
那对吃芝麻糊的年轻人后来我又遇见过几次。有回在旧货市场,女孩对着个八音盒看了很久,标价八十。男孩悄悄数了数钱包,拉着她走了。隔周再去,看见他们抱着那个八音盒从市场出来,女孩笑得眼睛弯弯的。后来熟了我才知道,男孩那周去给隔壁餐馆送了叁天外卖。
巷尾修表铺的老师傅有次边调表弦边跟我说:"现在人都觉得感情要靠钱堆出来,其实啊,就像我这老怀表,齿轮对得上,轻轻一拨就能走好久。"他说五十年前娶老伴时,全部家当就一百五十块钱,摆了两桌酒,剩下的买了对上海牌手表,到现在还走着呢。
雨季来的时候,我又在骑楼下遇见那对年轻人。两人合撑一把伞,女孩半边肩膀都淋湿了,却把怀里的八音盒护得严实。男孩赶紧把她往伞中间拉,自己倒湿了半边背。他们站在屋檐下听雨声,八音盒叮叮咚咚响着,混着雨打青瓦的声音,竟比商场里放的情歌还好听。
前些天经过糖水铺,老板娘突然叫住我:"记得常来吃芝麻糊的那对小情侣吗?昨天男孩来订了个蛋糕,说女孩考上教师编了。"她指着冰柜里那个精致的奶油蛋糕,"他攒了叁个月钱呢,刚好一百五十块。"
我这才想起最近总看见男孩晚上在烧烤摊帮忙串肉串。有次凌晨路过,他正收拾摊子,手上都是竹签划的红痕,却还乐呵呵地说:"等她明天试讲成功,就能天天给孩子们读诗了。"
昨傍晚我又拐进巷子,正碰上他们切蛋糕。女孩挖了勺奶油递到男孩嘴边,他不好意思地躲闪,最后还是张嘴接了。夕阳把两个人的影子拉得老长,落在青石板上,就像那些经历了岁月的老夫妻。巷子里的猫蹲在墙头看着,连叫声都变得温柔起来。
阿婆还在摇她的蒲扇,碎碎念着:"瞧瞧,这不就是咱们连州小巷子里150的爱情嘛。"糖水铺的收音机咿呀呀放着粤曲,那句"真情像酒浓"顺着巷风飘出去好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