冀州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,冀州少年与少女的差异互动
课桌上的粉笔线
冀州中学高二叁班的教室里,阳光斜斜地照在第叁排的课桌上。那条若有若无的粉笔线,把桌子的世界一分为二。左边是我的数学试卷,右边是同桌小雨的文摘本。这大概就是最直观的冀州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的写照了。
我盯着那道叁角函数题已经十分钟了,笔在草稿纸上画了又画。旁边的小雨忽然轻笑出声,我偏过头,她正指着文摘本上的一行诗:“你看这句‘月光在左,斜影在右’,像不像我们现在的样子?”我挠挠头,实在没法把数学题和诗意联系起来。这就是我们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互动吧——她能在任何事物里找到诗意,而我只看得见公式和定理。
不过事情也在悄悄变化。上周的篮球赛,我们班和隔壁班打得难分难解。最后叁秒钟,我投出的球在篮筐上转了两圈,眼看就要滑出来。这时观众席上响起一个特别清晰的声音:“加油啊!”是小雨。说来奇怪,那一刻我好像突然理解了什么叫“斜影在右”——那道弧线最终稳稳落进了篮筐。
从那以后,课桌上的粉笔线慢慢淡了。有时候我的试卷会越过界,压在她摊开的书上;有时候她的文摘本也会占据我这边的一角。我们开始分享各自的世界,我教她怎么快速解二次函数,她给我讲诗词里的平仄韵律。这种冀州少年与少女的差异互动,反而让我们的交流更加有趣。
记得最深的是那次校园文化节。班里要出个节目,文艺委员小雨想排个诗朗诵,我们几个男生觉得太文艺,主张搞个小品。争执不下时,小雨忽然说:“为什么不能既朗诵又表演呢?”最后我们真的排了个“诗词小品”,把李白的诗和校园生活结合起来。演出那天,台下笑声掌声不断。我穿着古装念“举杯邀明月”时,朝小雨的方向眨了眨眼,她在幕后笑得直不起腰。
这些点点滴滴的冀州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,让我明白差异从来不意味着隔阂。就像春天需要不同的花朵,校园也因为男生女生的不同特质而更加完整。我们的思维方式或许不同,但正是这种不同,让彼此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。
现在那条粉笔线已经完全看不见了。课桌上,我的物理笔记和她的散文集并排放在一起,偶尔书页会轻轻交迭。窗外的梧桐又长高了一截,而我们,也在这些差异互动中,慢慢长成了更好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