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自酒店独特的顶级服务方式,蒙自酒店卓越的尊享服务模式
您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?走进一家酒店,大堂富丽堂皇,房间干净整洁,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?就像是喝了一杯白开水,解渴,但没什么滋味。蒙自酒店似乎早就摸透了客人的这点心思,他们的做法,确实有点不一样。
记得上次出差入住,晚上回到房间,发现书桌上多了一个眼罩。我正纳闷,房务员轻轻敲门解释:“下午整理房间时,看到您桌上有瓶眼药水,猜想您可能用眼过度,睡眠不太好。” 就这一个细节,瞬间让人感觉——他们是真的在看我需要什么,而不是机械地完成打扫任务。
服务不是标准答案
很多酒店都在追求标准化,这当然没错。但蒙自酒店独特的顶级服务方式,妙就妙在它把标准变成了底色,在这之上描绘的,是因人而异的生动画面。他们训练员工不只是记住服务流程,更要学会观察和思考。比如带孩子的家庭,房间里会悄悄多出儿童拖鞋和卡通牙刷;如果是年长客人,床边会提前备好防滑垫和起夜感应灯。这些都不是服务手册上硬性规定的,而是员工被鼓励去主动思考的结果。
他们的员工跟我说过这么个理念:“我们不是在服务房间,而是在照顾房间里的人。” 这话听着简单,做起来可大不相同。有一次,我注意到隔壁房间的客人收到一碗家乡特色的甜汤,后来才知道,前台听见客人打电话时提了句想家。
那种被懂得的感觉
蒙自酒店卓越的尊享服务模式,核心大概就是这五个字——被懂得的感觉。现在人住酒店,早就不只是为了找个地方过夜。我们带着工作疲惫而来,怀着家庭欢乐而至,或是想要片刻独处的宁静。蒙自酒店的员工好像都练就了一身“温柔察觉”的本事,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热情问候,什么时候只需点头微笑,给你留足自己的空间。
这种懂得,还体现在很多小事上。第二次入住时,前台直接跟我说:“王先生,还是给您安排安静点的角落房间吧?” 我愣了下才想起,半年前第一次住这里,我随口抱怨过电梯附近的房间有点吵。连我自己都快忘了的一句话,他们却记在了客户档案里。
有人说,这不就是大数据分析嘛。但我觉得不一样,数据是冷的,人的感受是暖的。蒙自酒店的做法,是把冷冰冰的数据变成了有温度的记忆。就像老朋友记得你的喜好,那种自然而然的贴心,才最让人舒服。
他们的服务人员告诉我,每天晨会时,经理不会问“昨天房间打扫达标了吗”,而是问“昨天哪位客人有特殊需求,我们满足了吗”。问题的角度不同,员工关注的重点自然就变了。从盯着表格打勾,变成了看着客人想办法。
当然,这种蒙自酒店独特的顶级服务方式,背后是大量的员工培训和授权。每个一线员工都有一定的权限,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客人提供小惊喜、解决突发问题,不必事事请示。这种被信任的感觉,反过来又让员工更愿意主动思考,形成了良性循环。
现在很多行业都在谈个性化服务,但真正能做到的不多。蒙自酒店给我的启发是,好的服务不是堆砌豪华设施,而是在恰当的时候,用恰到好处的方式,满足你甚至自己都没明确说出来的需求。它让住宿从单纯的交易,变成了一种有人情味的体验。这种体验,一旦感受过,就真的很难忘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