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城私人外卖工作室,兴城私厨外卖坊
这两天出门买菜,总能在小区门口看到崭新的电动车穿梭来去,后座放着保温箱,箱子上印着“兴城私人外卖工作室”的字样。说来也巧,上周朋友来家里做客,特意从手机里翻出收藏的店铺问我:“这家兴城私厨外卖坊你试过没?他们家的红烧肉绝了。”
说实话,以前总觉得外卖就是图个方便,味道嘛…你懂的,大多都是标准化的料理包。但这家工作室倒是让我改了观。那天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点了两份菜,送来的包装就让人眼前一亮——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塑料盒,而是用可降解的牛皮纸盒装着,外面还细心地裹了层保温膜。
打开盖子的那个瞬间
掀开盒盖时,热气裹着香气扑鼻而来。这感觉怎么说呢…就像小时候放学回家,推开家门闻到妈妈正在厨房炖肉的那种温暖。排骨炖得恰到好处,筷子一夹就骨肉分离,但肉质又不柴不烂。最难得的是配菜的土豆,既吸收了肉汁的精华,还保持着适当的形状。
我后来特意问过送餐的小哥,他说主厨以前在酒店工作了十几年,去年才自己开了这家兴城私人外卖工作室。每天清晨五点就去市场挑最新鲜的食材,所有的酱料都是自己调配的。“我们老板常说,客人虽然看不见厨房,但舌头不会骗人。”
这话听着朴实,细想确实在理。现在满大街都是连锁外卖,味道都差不多,能把家常菜做出自家厨房味的反倒成了稀罕物。有一次我加班到很晚,突然特别想吃他们家的西红柿牛腩,本来都过了接单时间,试着打电话过去问,接电话的师傅说灶火还没全熄,可以单独给我做一份。
那天晚上吃着热乎乎的牛腩,突然觉得,这可能就是私人外卖和普通外卖最大的不同——它保留了那么点人情味。你知道在城市的某个角落,有人愿意为你现炒一盘菜,而不是从冷藏柜里拿出预制菜加热。
现在他们家成了我的固定食堂,每周总要点上两叁回。有时候是工作太忙没空做饭,有时候纯粹就是馋那口家的味道。最近他们还在菜单上加了时令菜,春天有香椿炒蛋,夏天有荷叶蒸鸡,这种应季而食的讲究,在大连锁店里还真不容易见到。
前两天看到送餐小哥的保温箱换成了更大的型号,想必生意是越来越好了。这让我想起刚开始发现这家兴城私厨外卖坊时,它还只是朋友圈里小范围推荐的宝藏店铺。看来用心做菜这件事,时间久了大家都能尝出来。
现在周末不想出门的时候,我也会点上几个菜,再加份他们自己熬的酸梅汤。坐在阳台上慢慢吃着,偶尔会想,也许美食最打动人的,不光是调味料的配比,更是那份对待食物的诚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