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都品茶教室工作坊,茶艺学习体验活动
那天路过老街转角,突然被一阵茶香牵住了脚步。木匾上「江都品茶教室工作坊」几个字在夕阳里泛着暖光,透过玻璃窗,看见有人正低头往茶壶里注水,热气袅袅升起的样子,让人莫名觉得安心。
推门时风铃叮当作响,穿棉麻长裙的茶艺师抬头对我笑了笑。她手里捧着的白瓷盖碗边缘凝着水珠,像清晨沾露的荷叶。“来得正好,水刚烧到蟹眼泡。”她说着往我面前放了只天青釉茶杯,茶汤注入时,那片青色忽然活了过来,在热雾里漾成雨后初晴的天空。
指尖上的山水意境
原来拿盖碗的手法藏着这么多讲究。拇指和中指要搭在碗沿,食指轻扣盖钮,老师说这叫“叁龙护鼎”。我第一次尝试时,手腕抖得厉害,热茶差点泼在桌上。但反复调整几次后,突然某个瞬间找到平衡点——盖碗像被气流托着似的稳稳悬在掌心。这种微妙的触感记忆,比任何文字说明都来得深刻。
坐在我对面的阿姨是退休教师,她说起第一次喝到丈夫泡的工夫茶时,总觉得带着若有若无的苦涩。今天她专程来学冲泡技巧,转动盖碗时眼神专注得像在解开一道数学题。当她把泡好的茶推到我面前,茶汤颜色橙亮透彻,入口竟品出了桂花香。“原来不是茶叶不好,”她眼角的笑纹舒展开来,“是以前我们都没学会怎么跟它对话。”
茶香里的烟火人间
工作坊里最热闹的永远是品茶环节。穿校服的高中生说这像在喝露水,西装革履的男士惊讶普洱竟有枣香,戴玉镯的奶奶捧着建盏喃喃“这就是从前的味道”。同一款凤凰单丛,在不同人唇齿间幻化出蜜兰、姜花、杏仁各种风味,仿佛每片茶叶都在等懂它的人。
茶艺师不时往紫砂壶身淋上沸水,蒸腾的水汽带着老丛水仙的木质香,把整个空间熏得朦朦胧胧。有人说起今天刚完成的项目,有人聊起后院种的金桂,话题像茶汤里的漩涡般自然流转。当第叁泡茶斟出时,先前陌生的座客们已经开始交换茶点食谱——原来让人放下手机的理由,可以如此简单。
暮色渐浓时风铃又响,大家包着老师配的茶叶陆续离开。我捧着还带余温的杯子站在门口,看路灯次第亮起。茶海里沉浮的叶片终于安静下来,在壶底铺成墨绿色的星空。突然明白为什么有人愿意花整个下午等待一杯茶,那些缓慢苏醒的香气里,藏着我们日渐稀缺的耐心与温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