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安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临安女院后巷品茶时光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20:01:38 来源:原创内容

午后叁点半的光线最是温柔,斜斜地照在临安女子学院后街的青石板上。我总爱在这个时间溜达到章阿姨的茶铺,点一壶龙井,坐在靠窗的老位置。街对面就是学院的红砖围墙,偶尔传来姑娘们念诗的琅琅声,和茶水沸腾的咕嘟声一唱一和的。

章阿姨拎着铜壶过来续水,看着窗外直笑:“这些女娃娃呀,昨天还在我这儿讨论李清照呢。”她顺手把搪瓷盘里的桂花糕推过来,“尝尝,今早摘的桂花。”

茶香里的旧时光

其实最初吸引我的,是这条后街特有的慢节奏。隔壁理发店的老师傅还在用剃刀给人修面,书店老板娘养的白猫总在古籍区打盹。与学院正门前车水马龙的景象不同,后巷仿佛停留在某个旧相册里。在这里喝茶,时间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。

记得有个雨天的傍晚,茶铺里只有我和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先生。他轻轻转着茶杯说:“五十年前,我就在对面教书。”他说那时下课铃一响,学生们就像蝴蝶般飞出教室,涌进这条后街买糖画、租小说。

如今虽然糖画摊子不见了,但温书累了来喝茶的习惯却没变。那些夹着课本进来的女生,有时会对着茶点拍几张照片,但更多时候是真正在品茶——她们能准确地说出明前龙井和雨前龙井的区别。

茶杯里的新故事

上个月遇见大四的晓琳,她正在写对于茶文化的毕业论文。“您发现没?”她指着桌上的紫砂壶,“现在年轻人也爱上喝茶了。”确实,总能看到叁五成群的学生在这里讨论小组作业,或者安静地抄写笔记。章阿姨很懂她们,特意在角落摆了几个充电插座。

最有趣的是节日时的临安女子学院后街喝茶盛况。中秋那天,茶铺里坐满了人,有回来探望老师的毕业生,还有附近画室来写生的学生。章阿姨拿出珍藏的桂花龙井,香得整条街都闻得到。那个教绘画的杨老师即兴挥毫,在茶铺的白墙上画了幅墨竹,现在已成了一道风景。

茶凉了再续,人来了又走。但这条后街始终保持着它的温度——不烫手,却暖心。昨天看见几个大一新生怯生生地推门进来,让我想起第一次走进这里的自己。她们点了一壶茉莉花茶,轻声讨论着刚上的文学课,眼睛里闪着光。

章阿姨说这些年她学会了用手机支付,添了奥颈贵颈,但八仙桌和长条凳始终没换。就像临安女院后巷品茶时光这份闲适,无论时代怎么变,总有人需要这样一个地方——介于校园与社会之间,藏在茶香与书香里。

夕阳西下时,我结账离开。玻璃门上“茶”字招牌的投影,正好落在学院围墙的爬山虎上。几个女生笑着走过,书包上挂的铃铛叮当作响。明天这个时候,我大概又会不自觉地走向这条后街,毕竟那壶龙井才喝到第叁泡呢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