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通100米内附近的人,南通100米内周围的人
南通这座江海之城,总能在不经意间带给人惊喜。昨天傍晚下楼买水果时,我突然意识到,虽然住在这个小区叁年了,却连对门邻居姓什么都不知道。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老家,整条街坊谁家包了饺子都会端一碗给隔壁。现在科技发达了,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反而变远了吗?
百米内的生活圈
说起来,我们小区其实挺有意思的。每天早上七点,叁栋的王阿姨准时在健身器材区晨练;下午四点,五栋的退休李老师会带着小孙子在花园散步;晚上八点,总能看到几个年轻人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。这些面孔天天见,却始终停留在点头之交。有时我在想,要是能认识他们该多好,说不定孩子的数学作业还能请教李老师呢。
上周在电梯里遇到个趣事。住在十二楼的大哥手机突然没电,偏偏忘了带门禁卡。我正好顺路,就帮他刷了卡。没想到这一刷倒聊开了,原来他就在隔壁写字楼上班,还是个程序员。我们俩一路从编程语言聊到小区物业,最后还约着周末一起去江边骑行。你看,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缘分,可能就差那一步主动。
说到南通100米内附近的人,我发现个有趣的现象。小区门口的便利店老板,总能记住老顾客的购物习惯;菜市场卖水产的大姐,见到熟客会悄悄留最新鲜的带鱼。这种百米内的熟悉感,让冰冷的钢筋混凝土都有了温度。昨天我去取快递,驿站的小妹直接说:“您常买的那家坚果今天做活动,要不要看看?”这种被记住的感觉,确实让人心里暖暖的。
重新连接的尝试
上个月社区搞了个“邻里茶话会”,我抱着凑热闹的心态去了。没想到现场座无虚席,大家喝着茶、嗑着瓜子,从育儿经聊到养花心得。住七楼的张医生还在现场给大家量了血压,而开烘焙工作室的陈姐带来了自制的曲奇饼干。那天我才知道,原来我们这栋楼里住着摄影师、茶艺师、退休音乐老师,个个身怀绝技。
现在我和几个邻居建了个微信群,谁家需要帮忙在群里喊一声就行。上周我家水管漏水,在群里问了一句,立马有邻居推荐了靠谱的水电工。昨天楼下的宝妈临时要开会,还在群里拜托大家帮忙接孩子。这种互帮互助的氛围,让整个小区都活络起来了。
其实在南通100米内周围的人中,藏着太多可能性。可能是志同道合的球友,可能是能给你工作建议的前辈,也可能是能一起拼团购的伙伴。关键是得打破那层看不见的隔膜。就像我们单元最近流行的“阳台养花交流会”,不过是某天有人在电梯里随口夸了句“你家的月季真漂亮”,现在每周都有邻居互相交换花苗和经验。
走在小区里,我开始留意那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孔。遛狗的小伙子、推着婴儿车的奶奶、刚下班的白领...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。或许明天在电梯里,我可以试着多说一句“今天天气真好”,或者夸夸邻居新买的裙子。谁知道呢,可能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,又能开启一段新的邻里情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