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山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,保山站旁巷内200元一回
这事儿得从上周五说起。我刚从保山火车站出来,就被个穿花衬衫的大哥拦住了。他压着嗓子问我:"兄弟,要找地方放松不?保山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。"
我当时就愣住了。这条巷子离车站也就叁百米,青石板路窄得只能过两个人,墙角的青苔都快爬到电线杆上了。谁能想到这么个地方,会有人明目张胆地拉客?
巷子里的见闻
往里走了十来步,有个大姐正坐在门槛上摘菜。她头也不抬地说:"按摩的?往里走第叁间。"这话说的,跟指路超市货架似的。我顺着看过去,绿漆木门虚掩着,门楣上挂着褪色的葫芦挂件。
这时有个戴安全帽的师傅从隔壁出来,我凑过去递了根烟。他抹了把汗:"保山站旁巷内200元一回的生意啊?开了小半年喽。都是赶火车的图个方便,按完就走。"他说着朝巷口努努嘴:"你看那些拖着行李箱的。"
还真是。叁五成群拉着箱子的人,在巷子里转悠两圈就闪进某扇门。有对年轻情侣在招牌前犹豫,女的拽男的手臂:"真要在这按?"男的指着手机:"赶车还有两小时,将就下吧。"
我蹲在巷口石墩上数了数,半小时里进了七个人。最忙那家店的门帘就没停过晃动,塑料珠串啪嗒啪嗒响。
老师傅的竹编摊
巷尾倒是有个正经营生。头发花白的爷爷在编竹篮,手指翻飞像在跳舞。我问他知不知道这里的特殊服务,他呵呵笑:"我在这编了四十年篮子,从前巷子头是铁匠铺,巷子尾是弹棉花的。"
他指着斜对面新装的霓虹灯牌:"现在嘛,都是快进快出的买卖。保山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,比编竹篮来钱快多喽。"说着把刚编好的蝈蝈笼递给我,"留个念想,这手艺往后怕是见不着了。"
我捏着精致的蝈蝈笼,突然心里不是滋味。那些闪着灯的按摩店像雨后蘑菇,可老手艺人守着摊子,一天也卖不出两个竹篮。
往回走时撞见刚开始拉客的花衬衫。他正蹲在配电箱后面数钞票,手指蘸着唾沫哗哗地翻。见到我尴尬地把钱塞进裤兜,咧嘴笑:"兄弟改主意了?现在有空位。"
巷子外的火车站广播在报车次,拉着行李的旅客小跑着掠过巷口。这道青石板巷子像被按了暂停键,藏在高楼投下的阴影里。保山站旁巷内200元一回的生意还在继续,而两百米外的站台上,列车正载着人们奔向下一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