莱阳同城约初中生100元,同城初中生约会百元见面
最近在本地聊天群里看到有人在讨论“莱阳同城约初中生100元”这个话题,说实话第一反应挺纳闷的。这种百元见面到底是什么意思?难道真有人觉得花这么点钱就能约到初中生出来玩?
想起前两天在莱阳开发区便利店买东西时,听见几个穿着校服的学生在柜台前算账。一个男生翻着手机嘟囔:“这个月零花钱就剩八十多了。”旁边女生接话:“要不我们周末去人民广场喂鸽子吧,买包玉米粒才五块钱。”他们笑起来的时候,眼角都是少年人特有的明亮。
那些被误解的青春
其实初中生这个年纪啊,说单纯也单纯,说复杂也复杂。我侄女今年刚上初二,上周还缠着她妈要了叁十块钱,说是和同桌约好去新华书店买辅导书。结果晚上回来特别高兴地给我看她们在书店隔壁糖水店的自拍——两碗椰汁西米露,一共消费二十八元。照片里两个小姑娘举着勺子笑得见牙不见眼,背景是贴满便利贴的留言墙。
这种同城初中生约会百元见面的真相,往往就是孩子们用有限零花钱创造的小确幸。可能是凑钱买一杯奶茶两人分着喝,可能是去旧书市场淘几本漫画,或者在护城河边的长椅上分享一副耳机。他们关心的从来不是花了多少钱,而是那份逃离课业压力的小小自由。
去年冬天在莱阳蚬河公园遇到过一群初中生,七八个人围在凉亭里热火朝天地写作业。有个戴眼镜的男生从书包里掏出保温盒:“我妈做的糖霜花生,谁要?”瞬间就被抢光了。后来他们凑钱去小卖部买了桔子汽水,每个人摊不到叁块钱。那个午后,阳光把他们的校服染成了暖黄色。
所以说啊,当我们看到“莱阳同城约初中生100元”这样的字眼,或许该多想想这些数字背后真实的青春图景。孩子们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简单,也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。他们的百元见面,可能只是一场在文化宫广场溜旱冰的午后,一局网吧里凑钱开的联机游戏,或者仅仅是骑着共享单车把老城区转个遍。
下次再听到有人谈论初中生约会百元见面的事,不妨把这些温暖的小故事讲给他们听。青春本身就像蚬河里粼粼的波光,不需要昂贵装饰,只要恰好的阳光和轻风,就能闪闪发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