穆棱站街快餐约学生,穆棱学生快餐约见
这事儿说起来有点扎心。昨天翻朋友圈,看到老同学发了一条动态,配文是“这年头什么怪事都有”,底下附着两张打了厚码的聊天截图。我眯着眼仔细瞅了半天,才在模糊的图片背景里辨认出“穆棱站街快餐约学生”这几个若隐若现的字。
你说现在的人都是咋想的?好好一个穆棱,在我记忆里还是那个安静的小城,火车站前那条街夏天飘着烤苞米的香,冬天冒着糖炒栗子的热气。怎么就和这些乌七八糟的词扯上关系了?
那些变味的“快餐约见”
我特意去问了几个还住在穆棱的朋友。大刘在电话那头叹了口气:“可不嘛,这两年确实有些乱七八糟的人在火车站附近转悠,专挑看着像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搭话。说的好听是‘穆棱学生快餐约见’,实际上谁不知道他们安的什么心?”大刘说,他上个月接放学的儿子,就亲眼看见一个穿校服的女孩被个中年男人拦着说话,那男人掏手机要给女孩看什么东西,女孩吓得直往后退。
这事儿让我想起自己上学那会儿。2005年吧,我们也常去火车站那边的小馆子吃饭,叁五个同学凑钱点几个菜,人均不到十块钱就能吃得满嘴流油。那时候的“约学生”,是真的约同学一起写作业、一起吃路边摊。哪像现在,好好的词都被糟蹋了。
老张在穆棱开了十几年小超市,他的店就在火车站斜对面。他说最明显的变化是从前年开始的:“总有些生面孔在附近转,不买东西,就盯着过往的学生看。有次我实在看不下去,出去轰走一个正在和小姑娘搭讪的男的,那男的还瞪我,说‘关你屁事,我们约好的’。”
说实话,听到这些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。穆棱站街快餐约学生这事儿,表面上看是几个不良分子在搞鬼,实际上反映的是更深层的问题——咱们对年轻人的保护,是不是还有很多漏洞?
我侄女在穆棱上高中,她说同学们现在都互相提醒,放学直接回家,别在火车站附近逗留。“虽然大部分搭讪的人也就是嘴上说说,但谁碰上了不膈应啊?”她这话说得实在,谁家孩子被这些人盯上,家长都得提心吊胆。
火车站是一个城市的门面,现在倒好,成了某些人搞“穆棱学生快餐约见”的据点。这事儿往小了说影响市容,往大了说是在毒害青少年的成长环境。那些打着“约见”旗号的人,不就是看中了学生单纯、容易上当吗?
写到这儿,我突然想起去年冬天在穆棱火车站看到的暖心一幕:一个卖烤地瓜的大爷,看见有个陌生男子一直跟着一个女学生,大爷立刻大声招呼:“丫头,你妈让我给你留的地瓜,快来拿!”那女学生先是一愣,然后机智地跑向大爷的摊子。等那个陌生男人走远了,大爷才小声对女孩说:“以后放学走大路,别从这小巷子穿。”
您看,坏人确实有,但好人更多。关键是咱们得好人发声,好人出手。如果每个人都像那个卖烤地瓜的大爷一样,在关键时候帮一把,那些想搞“穆棱站街快餐约学生”的人也就没那么猖狂了。
话又说回来,光靠老百姓自觉还不够。这事需要车站管理方、学校、家长,还有咱们每个人都上点心。比如车站能不能多装几个监控,学校能不能开展些安全教育,咱们路过的时候能不能多留个神?
说到底,咱们得把穆棱火车站那片地儿“抢”回来,让它变回从前那个飘着烤苞米香、冒着糖炒栗子热气的地方,而不是让“穆棱学生快餐约见”这种词毁了它的名声。这不只是为了孩子们,也是为了咱们每个人心里的那份踏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