抚州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,抚州学生叁小时通话五百元
一则新闻的涟漪
这几天,我的朋友圈和聊天群里,时不时就会冒出“抚州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”这件事。乍一看这个标题,我心里咯噔一下,脑子里瞬间闪过无数个问号。500元?3小时?一个初中生?这电话到底是打给谁的,又聊了些什么,能值这个价钱?
说实话,第一反应觉得是不是什么夸大其词的网络传言。你想啊,现在咱们平时联系,不是微信语音就是视频通话,几乎不花钱。就算打国际长途,叁个小时也花不了五百块啊。这费用,明显不对劲。
后来消息慢慢传开,才大致了解了情况。原来,这通“天价电话”的背后,远不是我们想的那种普通闲聊。这个抚州学生,似乎是陷入了某种精心设计的圈套里。对方在电话那头,用各种话术牵着孩子的鼻子走,一会儿恐吓,一会儿又假装安抚,就这么来回拉扯,硬是让这通电话持续了叁个多小时。而最终的目的,就是为了骗走孩子父母账户里的钱。
想想那个场景,都觉得心里发紧。一个半大的孩子,独自对着电话,听着那头陌生人的恐吓和诱导,心里该有多害怕,多无助。他可能完全被对方营造的紧张气氛给唬住了,脑子一片空白,只能顺着对方的意思去做,根本想不到这其实是一场骗局。
这件事,说到底,不仅仅是那五百元话费的问题。它像一个警钟,猛地敲在了我们很多人的心上。现在这些诈骗分子,手段是越来越狡猾了。他们不再仅仅盯着我们这些有社会经验的成年人,反而把黑手伸向了防范意识更薄弱的学生群体。孩子们心思单纯,对世界的认知还不够全面,很容易就成了他们的目标。
我记得我小时候,爸妈叮嘱最多的是“别跟陌生人走”、“别吃陌生人给的东西”。可现在呢?危险可能不是来自街角的陌生人,而是通过网络、通过一根电话线,直接钻到我们家里来了。这种无形的陷阱,更让人防不胜防。
这起“抚州学生叁小时通话五百元”的事件,给我们,尤其是给家长们提了个醒。是不是该找个时间,坐下来好好跟孩子聊聊这些潜在的风险了?得告诉他们,如果接到陌生的、内容可疑的电话,尤其是涉及到钱、密码、转账这些字眼的,第一时间要做的,就是挂断电话,然后马上告诉爸爸妈妈。绝对不要自己一个人去应对,更不能因为害怕而听从对方的指令。
同时,学校和社会在这方面能做的也还有很多。比如,能不能把防范电信诈骗的知识,用更生动、更贴近孩子理解的方式,带进课堂里?光是讲大道理可能没用,但如果用真实的案例,像讲故事一样分析给他们听,效果可能就大不一样了。
回过头再去看这件事,那个孩子固然是受害者,但他的经历,或许也能变成保护其他孩子的一道屏障。希望每个家庭都能从这件事里吸取一点教训,把家里的“小火苗”们保护得再好一点,让那些躲在暗处的骗子,再也无机可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