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宁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普宁站前小街巷景
普宁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我每次路过都忍不住多看两眼。这座新建的高铁站气派得很,玻璃幕墙亮闪闪的,可一转身,对面那些老巷子就像被时光遗忘的角落,新旧对比特别有意思。
巷口第一家是卖粿条的小店,老板娘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,正往滚烫的汤锅里下肉片。下午四点多,已经有下车的旅客拖着行李箱过来吃了。有个小伙子边吃边擦汗,老板娘笑着问:“刚从深圳回来的吧?看你这身打扮就晓得。”蒸汽蒙在玻璃窗上,把屋里那盏旧吊灯的光晕染开来。
巷子里的慢时光
再往里走,世界突然就安静了。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墙根处泛着深绿色的苔藓。有个阿伯坐在竹椅上抽水烟,咕噜咕噜的声音听着特别踏实。他脚边趴着条黄狗,耳朵偶尔抖一下,连眼睛都懒得睁开。这种悠闲,和百米外火车站里匆匆忙忙的人群完全是两个世界。
我停在了一家修补衣服的铺子前。老师傅戴着老花镜,正踩着缝纫机给一条裤子换拉链。吱呀吱呀的声音特别有节奏,让他手边那台小收音机里的潮剧都成了背景音乐。墙上挂着各式各样的线轴,红的蓝的白的,像调色盘。有个阿姨拿着件衬衫在等,也不催,就站在旁边和老师傅聊今年的荔枝收成。
说来也怪,就在这条普宁站前小街巷景里,时光好像走得特别慢。火车站那边,电子屏上的车次信息不停刷新,人们看着手表赶时间;而这里,修补一件衣服要半小时,吃碗粿条可以聊半天家常,连狗都睡得那么心安理得。
快走到巷尾时,我闻到了一股熟悉的豆酱香。那是家老字号酱园,第叁代传人正在翻动大缸里的豆酱。他说这条巷子可能明年就要拆了,火车站周边要建新商圈。但他手上的活儿没停,还是按着老法子,每天给那些酱缸晒太阳、透气。“味道骗不了人,”他拍拍酱缸,“就像这条巷子,再旧,也有人惦记。”
天色渐晚,巷子里陆续亮起温暖的灯光。我回头望去,火车站大楼已经灯火通明,而这条普宁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却像一条安静的河,在城市的喧嚣中独自流淌。或许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地方,藏着生活最本真的样子——那些不需要赶时间的人,那些愿意慢下来的心,都在这里找到了安放之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