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江堰小巷子招揽客人现象在哪些地方有,都江堰有哪些小巷子有揽客行为
走在都江堰那些青石板铺成的小巷里,你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——一位热情的大姐朝你招手:“小妹,进来尝尝我们家的豆花嘛,现磨的!”或者有位老师傅站在茶馆门口,笑呵呵地对你喊:“走累了吧?进来喝杯茶歇歇脚。”
这些声音从哪儿来
如果你从都江堰景区正门出来,往南桥方向走,会发现一条名叫“西街”的小巷子。这条巷子不宽,两边都是木结构的老房子,开了不少茶馆、餐馆和特产店。在这里,几乎每走几步就能遇到招揽客人的店家。他们不会过分纠缠,就是笑着打个招呼,让人感觉挺亲切的。
再往里面走,有个叫“梧桐巷”的地方,这里的店家更安静些,但你要是往他们店里多看一眼,老板就会走过来和你聊上几句。我上次去的时候,就被一位卖手工糖的大姐叫住了,她没急着推销,反而先告诉我他们家糖是怎么做的,还让我免费尝了一小块。
水文化广场附近也有几条小巷子,那里的揽客方式不太一样。店家大多站在门口,看见带小孩的游客,就会说“小朋友,来看看这个熊猫玩具”;如果是年轻人,就会推荐“这里拍照特别好看”。感觉他们很懂得看人下菜碟。
为什么这些地方特别多
我琢磨了一下,发现这些有招揽客人现象的小巷子,基本上都离景区主路不远,但又不在最显眼的位置。比如说西街吧,它在南桥旁边,游客必经过这里,但又不是景区核心区域。这里的店面租金比正街便宜,竞争又激烈,老板们只好更主动些。
还有就是这些巷子本身挺有特色,老建筑保存得很好,青瓦木窗,拍照特别出片。游客本来就爱往这种地方钻,人流量大,店家自然更愿意花力气招呼客人。
另外我发现,这些小巷子里的店铺类型也差不多,大多是茶馆、小吃店、手工艺品店这些。卖的东西同质化挺严重的,你不主动招呼,游客可能就去别家了。有一次我问一位茶馆老板,他挺直白地说:“这条巷子十几家茶馆,我不开口,谁知道我家茶水有啥特别的?”
说起来,这种都江堰小巷子招揽客人现象,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。我记得十多年前来都江堰,就在这些小巷子里遇到过类似的情况,只不过那时候店家更腼腆些,现在反而成了这里的一种特色。有的游客还挺吃这一套,觉得这样才有烟火气,才像走进了当地人的生活。
不过我也注意到,这些招揽客人的行为大多挺有分寸的,不会硬拉着你不放。可能这也是都江堰这边独有的特点吧——热情但不让人讨厌,主动又保持着适当的距离。这种分寸感,估计是多年摸索出来的。
说到这里,我突然想起上次在梧桐巷碰到的一位老茶馆老板。他当时坐在门口慢悠悠地编着竹编,只是对过往的游客点头微笑,偶尔说句“进来喝口茶吧”。那种淡然的态度,反而让我忍不住走进了他的店里。看来,招揽客人也是门艺术,太过急切反而会把人吓跑。
其实想想,这种都江堰小巷子招揽客人现象,某种程度上也是游客和店家之间的一种默契。游客需要有人指点哪里值得去,店家也需要让自己的生意更好做些。只要双方都保持着尊重和理解,这种传统也挺好的。
不知不觉说了这么多,其实都江堰这些小巷子还挺有意思的,每次去都能发现点新变化。但那种亲切的、带着点烟火气的招揽方式,倒是这些年一直没变过。下次你去都江堰的时候,不妨也留意一下这些小巷子,感受一下这种独特的市井风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