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平那里有站小巷,高平站旁小巷位置
高平站旁小巷的位置
那天下午叁点多,我站在高平站出口,阳光斜斜地照在水泥地上。忽然想起朋友提过的那条小巷,他说就在车站附近,可我左右张望了半天,愣是没找到明确的路牌。这种地方啊,就像藏在城市褶皱里的小秘密,明明就在眼前,偏偏容易错过。
我拦住一位推着自行车的大叔:"请问这附近是不是有条小巷?"大叔抹了把汗,车把上挂着的青菜轻轻晃动:"你说站旁那条巷子啊?往前走两百米,看到红色广告牌右转就是。"他顿了顿补充道,"现在知道这条路的人不多了,大家都爱走大马路。"
按着指引往前走,果然在两家便利店中间发现了入口。巷口比想象中窄,仅容两人并肩通过,墙头上探出几枝叁角梅,紫红色的花瓣落在青石板上。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外婆家附近的巷子,也是这般幽深安静,仿佛把喧嚣都挡在了外面。
巷子里的世界别有洞天。左侧是家老式理发店,旋转灯筒缓缓转动,老师傅正在给客人修面。右侧有户人家敞着门,能看见天井里晾晒的衣物随风轻摆。再往里走,飘来阵阵豆香,原来是家豆腐作坊,石磨发出规律的嘎吱声。这些景象让人恍惚,好像时间在这里走得特别慢。
在豆腐坊前驻足时,老板娘递来块热乎乎的豆腐脑:"尝尝吧,我们家叁代都在这儿做豆腐。"她说着指向巷子深处,"以前这整条巷子都是做小生意的,现在剩下不到十家了。"白瓷碗里的豆腐脑颤巍巍的,淋上酱油,竟吃出了久违的豆香味。
越往深处走,越能感受到这条小巷的特别。墙壁上留着不同年代的痕迹,有斑驳的标语,也有新贴的海报。几户人家在门前摆了小凳,老人坐着择菜,偶尔和路过的人打招呼。有个小男孩蹲在墙根看蚂蚁,那专注的神情,让我不禁想起自己童年时也爱做同样的事。
在巷尾遇到位修鞋的老伯,他的摊位很小,工具却摆放得整整齐齐。"我在这修了四十年鞋。"老伯头也不抬,手上动作依然利落,"高平那里有站小巷,老住户都管这儿叫'站巷'。"他停下锤子想了想,"现在年轻人都搬去新小区了,但每周还是有人特意回来找我修鞋。"
折返时已是傍晚,巷子里飘起炊烟。有户人家在炒辣椒,呛人的香味弥漫在空气里。几个放学的小孩追逐着跑过,书包在背后一跳一跳的。忽然明白为什么那些搬走的人还要回来,这里藏着说不清的牵挂。高平站旁小巷位置虽不起眼,却像城市的地脉,连接着许多人的记忆。
走出巷口时,车站的霓虹灯已经亮起。回头望去,巷子隐没在暮色里,只有零星灯火闪烁。这条看似普通的小巷,就像城市掌心的纹路,记录着来来往往的故事。或许明天我还会再来,尝尝豆腐坊新出的豆干,或者只是坐在修鞋摊旁,听听老伯讲这些年的见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