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明火车站小巷子,邻近火车站的小巷道
昆明火车站小巷子
那天下午,我在昆明火车站送完朋友,离下一班车还有叁个多小时。拖着行李箱在广场上晃悠,一抬头就看见东边出口旁那条不太起眼的小巷道。说真的,要不是时间多得没处打发,我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它。
巷口很窄,两侧的墙面有些斑驳,但走进去几步,就像突然换了天地。火车站的嘈杂声像是被什么过滤掉了,变得朦朦胧胧的。有个大嫂正坐在自家门口剥豌豆,塑料盆放在膝盖上,青绿的豆壳簌簌地落进脚下的竹筐里。她抬头看见我,也不觉得意外,只是笑了笑,又低头继续手里的活儿。
再往里走,发现这邻近火车站的小巷道其实挺深的。两旁是些老式居民楼,阳台外伸出的晾衣竿上,挂满了颜色各异的衣服,在微风里轻轻晃着。几家小店铺挨着开——五金店、裁缝铺、还有一家只摆着四张桌子的小吃店,锅里正冒着白白的热气。
我在小吃店门口停下,要了碗豆花米线。老板娘动作麻利,切米线、浇豆花、放佐料,一气呵成。等待的功夫,我打量起这条昆明火车站小巷子。它和几步之隔的现代化车站形成了奇妙的对比,这边的生活节奏明显慢了好几拍。一位大爷摇着蒲扇坐在树荫下,收音机里放着听不懂的戏曲,咿咿呀呀的。
米线端上来,香得很。我靠在店门边的小桌上吃起来,老板娘闲下来,就站在门口和隔壁五金店的老板聊天。说的是家长里短,谁家孩子考上学了,哪家的屋顶漏雨了。这些平常的对话,在这条邻近火车站的小巷道里,却显得格外真实。
巷子深处有棵大榕树,树荫底下聚着几个下棋的老人。我吃完米线走过去看了一会儿,他们全神贯注在棋盘上,偶尔才说一两句。有个观棋的老伯见我看得认真,便主动给我讲解:“这是‘马后炮’,将死了。”他说这话时,脸上带着点得意,好像下棋的人是他似的。
我慢慢往回走,又经过那个剥豌豆的大嫂。她面前的豆子已经堆成了小山。这条昆明火车站小巷子虽然紧挨着人来人往的车站,却自有它的节奏和温度。它不是景点,就是普通人过日子的地方,但也正因为这样,才显得特别。
回到火车站大厅,嘈杂声瞬间包围了我。看看时间,才过了一个多小时,却感觉像是短暂地离开了城市一趟。那条不起眼的小巷道还在那里,继续着它自己的日子,等待着下一个偶然走进去的过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