灯塔附近的人600两个小时,灯塔旁两小时600元的人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3:09:14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天傍晚我又看见他了,就在海堤尽头的旧灯塔下面。潮水哗啦啦拍打着礁石,他就坐在那块被海水磨得光滑的青黑色岩石上,手里握着根掉了漆的钓竿。白衬衫被海风吹得鼓起来,像只随时要起飞的海鸟。

说实话,我注意他好几天了。每天下午四点准时出现,六点整收竿走人,雷打不动。最让我好奇的是,有人告诉我,他在这儿钓鱼,两小时得付六百块。

六百块能在海边做什么

这价格在咱们这海边可不便宜。六百块能包条小船出海转半天,能在海鲜大排档点上满桌的生猛海鲜,甚至能住一晚看得见海的民宿。可他就只是坐在灯塔旁边那块礁石上,安安稳稳地钓两小时鱼。

有天我实在没忍住,趁他收拾渔具的时候凑过去搭话。“哥们,听说这儿钓鱼还得交钱?”我尽量让语气听起来像随口闲聊。

他转过头,是个四十岁上下的男人,皮肤晒成了健康的古铜色。“不是交钱,”他笑了笑,把最后一段鱼线收进绕线轮,“是租这个地方。”

原来这灯塔附近的人600两个小时,不是因为鱼多,而是因为这地方特别——正好是两条海流交汇处,水深浪急,钓鱼难度大,但也最容易遇到稀罕鱼种。更关键的是,这片礁石区属于私人承包的海产养殖区,想在这儿钓鱼,真得按小时付费。

“值吗?”我看着他那个半旧的塑料桶,里面就躺着两条不大的黑鲷。

“看你图什么。”他拎起水桶,朝我眨眨眼,“有人花六百块吃顿饭,有人花六百块买张票。我嘛,就是买张看海的票。”

灯塔旁两小时600元的人

后来熟了些,我才知道这位灯塔旁两小时600元的人,在城里开了家设计公司。用他的话说,每天对着电脑屏幕,眼睛里装的都是像素点,时间长了,连真实世界的颜色都快分不清了。

“第一次来是客户介绍的,那阵子正好接了个大项目,压力大到整晚睡不着。”他边说边给鱼钩挂饵,“说来也怪,就在这儿坐了两小时,虽然一条鱼没钓着,但回去居然睡了个踏实觉。”

现在他每周都来,把会议和应酬都排开,雷打不动地保留这两个小时。公司同事都知道,周四下午老板是要“失踪”的,天大的事也得等着。

有回我问他,这钱花得肉疼不?他算了一笔账:在市区停车一小时十五块,喝杯咖啡三十块,看场电影六十块,加起来的清净还不如这儿一半。 “在这,手机经常没信号,客户找不到,员工找不到,连我老婆都找不到。”他笑得特别得意,“这六百块,买的就是谁都找不到我的自由。”

我突然就明白了。我们总在算计每分每秒能产生多少价值,却忘了有时候,浪费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。

昨天下午我又路过灯塔,看见个生面孔坐在那块礁石上,也是个中年男人,穿着熨得笔挺的衬衫,握鱼竿的姿势笨拙得可爱。潮水正在上涨,浪花偶尔会溅湿他的裤脚,但他好像完全不在意,就一动不动地望着海平面。

看来,知道这个秘密的人越来越多了。在这个每分每秒都被明码标价的时代,愿意花六百块买两小时“无用”时光的人,或许比我们想的要多。他们不都是在钓鱼,可能只是在找一个能理直气壮发呆的地方,一个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,比微信提示音还要响的地方。

夕阳把灯塔照成了金黄色,那人的剪影镶了道金边。我忽然觉得,这六百块两小时的灯塔时光,贵的不是那块礁石的位置,而是我们日渐稀缺的、敢于什么都不做的勇气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