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湖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邻近的街巷旧事
站在平湖火车站广场往对面望,那些老巷子像被时光遗忘的角落,与新车站的亮堂形成有趣对比。我总忍不住想,这些巷子里藏着多少故事呢?
穿过马路走进巷子,空气立刻变得不一样了。车站那边的喧闹像是被什么东西过滤了,声音变得朦朦胧胧的。脚下是磨得发亮的青石板路,缝隙里钻出几丛青苔,湿漉漉的。
巷子里的老住户
巷口修鞋的陈师傅在这待了二十多年,手上忙着活儿,嘴里还能和路过的人打招呼。“李阿姨买菜回来啦?”“王叔接孙子放学?”他头都不用抬,光听脚步声就知道是谁。我在他旁边的小凳上坐了一会儿,发现他修鞋的摊位正对着火车站大钟。“看着这钟修了二十多年鞋喽。”他笑呵呵地说,眼角堆起深深的皱纹。
再往里走,有家开了十几年的理发店,老师傅用的还是老式推子。墙上贴着九十年代的海报,镜框边缘微微发黄。住在附近的老街坊宁愿多走几步路,也要来这儿理发。“别处剪不出这个味道。”刚理完发的张大爷照着镜子,颇为满意地点点头。
巷子深处有家旧书店,老板是个戴老花镜的大叔。店面很小,书堆得快要碰到天花板。他说这些书大多是街坊邻居拿来的,“卖不掉的书,我就留着,说不定哪天有人来找呢。”果然,偶尔真会有人专门来找某本绝版的书,那种欣喜的样子,让老板能高兴一整天。
变化中的坚持
这些年,平湖火车站周边建起了不少高楼,巷子口也新开了几家奶茶店、便利店。但奇妙的是,只要你多走几步,拐进巷子深处,时间就好像走得特别慢。
傍晚时分最有意思。放学的小孩在巷子里追逐,老人家坐在门前的竹椅上摇着蒲扇,厨房里飘出炒菜的香味。这种烟火气,是旁边现代化小区里很难感受到的。
不过变化毕竟是挡不住的。去年巷子进行了改造,青石板路重新铺过,墙角的电线也整理得整齐多了。老住户们对此看法不一——有人说这样好,干净安全;也有人念叨着少了点原来的味道。
我倒是觉得,平湖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最打动人的,正是这种新旧交织的状态。它没有完全停留在过去,也没有盲目地追赶潮流,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过着自己的日子。
偶尔能看到年轻人举着相机在巷子里拍照,他们也许是被这种时光交错的感觉吸引了吧。有个拍照的姑娘说,每次从火车站出来,她都喜欢先来巷子里走走,“像是从一个世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。”
天色渐暗,巷子里的灯火次第亮起。我往回走,身后是安静的老巷,面前是灯火通明的平湖火车站。这两个世界相隔不过一条马路,却各自有着不同的节奏。或许这就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吧,总能在繁华之处,给人留一片可以喘息的角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