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余私人工作室品茶,新余私人茶室品茗体验
周末和朋友闲聊时,突然说起新余这几年出现了不少私人茶室。这让我想起上次在老街转角偶遇的那家工作室——青灰色砖墙,木招牌上只简单刻着"茶"字,透过竹帘能隐约看见里头暖黄的灯光。
推门进去,穿棉麻长裙的茶艺师正往陶壶里注水。水声哗啦作响,蒸气袅袅升起,带出满屋子的茶香。"这是今年春采的蒙顶甘露。"她说话时手上动作没停,温杯、投茶、冲泡,整套动作像是重复过千百遍那样自然。我注意到她手腕上戴着一串小叶紫檀,随着动作微微晃动。
茶香里的慢时光
坐在靠窗的斑竹椅上,才发现这里的布置很特别。墙角摆着半人高的粗陶缸,水里养着几尾红鲤。书架是原木打的,上面错落放着些茶具和旧书。最妙的是每张茶桌之间都用竹帘隔开,既保留了私密感,又不显得憋闷。
茶艺师递来茶杯时特意提醒:"趁热闻香。"我照做了——那股鲜爽的豆香味直往鼻子里钻,像把整个春天都吸进了肺里。呷第一口时她笑着说:"很多人喝得太急,其实让茶汤在嘴里打个转再咽,滋味完全不同。"
说来奇怪,平常总习惯刷手机打发时间,在这儿却愿意安静坐着看茶叶在水中舒展。朋友压低声音说:"比连锁奶茶店舒服多了是吧?"我点点头,想起上周在商场排长队买奶茶的嘈杂,突然明白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选择来私人茶室消磨午后。
隔壁桌传来轻轻的杯碟碰撞声,有位老先生正在独自品茶。他每喝完一泡就会在本子上记几笔,那专注的神情,倒像是在进行什么重要的仪式。
藏在城市角落的茶香
茶艺师来续水时聊起,她这家新余私人工作室能提供定制服务。比如根据客人体质推荐茶品,或是安排简单的茶道体验。"上周来了对母女,妈妈想让孩子了解传统茶文化,我们就把课程调整得更活泼些。"她边说边展示茶盘里不同形状的干茶,"其实很多人不是不爱喝茶,只是没找到合适的入门方式。"
听到这话我突然想到,现在年轻人总说"仪式感",或许像这样的新余私人茶室品茗体验,才是真正贴近生活的仪式感。不需要刻意摆拍,就在这一注水一冲泡间,自然能体会到时令更替和匠人心思。
窗外开始飘雨,雨点打在青瓦上发出嗒嗒的轻响。茶艺师起身点上崖柏香,香气与茶香缠绕在一起,让整个空间更添几分禅意。朋友若有所思地说:"下回应该带我爸来,他肯定喜欢这儿。"
离开时雨还没停,茶艺师特意给了我们把靛蓝染布的雨伞。走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,嘴里还留着茶汤的回甘。转身望见茶室灯笼在雨幕中泛着朦胧的光,突然觉得,这样恰到好处的温暖,或许就是私人茶室最打动人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