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做大活的地方,南京干活好去处
最近有朋友来南京玩,问了句在南京哪儿能找到做大活的地方。我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,他指的是那种能踏踏实实干活、认真做事的工作场所。这问题听着简单,细想还挺有意思的。
要说南京干活的好去处,新街口的写字楼群确实显眼。但真正懂行的人都知道,那些藏在老城南巷子里的工作室才更有味道。上周我去评事街找做绒花的手艺人,七拐八绕才在青砖瓦房裡找到间工作室。老师傅正在案前埋头干活,手指翻飞间,绒条就变成了花瓣。他说在这做了四十年,每天雷打不动八点开门,街坊邻居都知道要订活儿得赶早。
城南的老手艺聚集地
往中华门方向走,能遇见更多这样的场景。在堆草巷遇到做金箔的作坊,老师傅举着锤子反复敲打,节奏稳得像钟摆。他说这活儿急不得,一锤子下去力度差半分,整张金箔就废了。旁边学徒安静地看着,手上试着模仿动作。这种需要静下心来慢慢磨的活儿,在城南老城区特别多见。
其实南京能做活的地方不止老城区。往河西走,青奥村那片写字楼里又是另一番景象。年轻人抱着笔记本在共享空间讨论项目,咖啡机嗡嗡响着。朋友的公司就在那儿,他说喜欢这里的氛围,大家都能沉下心做事,互相较着劲儿把活儿做好。
记得有次去江宁看家具厂,老师傅正在打磨红木桌椅。他边说边用手抚过桌面:“木头这东西骗不了人,你花多少工夫,它都记得住。”这句话我一直记得,在南京这些年发现,无论新城旧巷,能把活儿做好的人都有这个共性——愿意花时间,舍得下功夫。
南京人常说“多大事啊”,但遇到正经事儿从来不马虎。这种气质渗透在各个行当里,从夫子庙的灯笼铺子到软件谷的编程团队,大家认准要做的活儿,就会稳稳当当地做好。这可能就是这座城市的脾气——不张扬,但靠谱。
前两天路过鼓楼,看见几位阿姨坐在树荫下做云锦。她们说说笑笑,手上的活儿却没停。金线在指尖流动,慢慢织出繁复的图案。问她们怎么不在屋里做,领头的阿姨笑了:“这儿凉快,边聊天边干活,自在。”这种举重若轻的劲儿,大概就是南京人做活的独到之处。
所以要说南京哪里适合干活,倒觉得不单指某个具体地点。无论你走进科巷菜市场凌晨叁点的豆腐坊,还是江北新区深夜亮着灯的实验室,都能看到相似的身影——他们在自己的位置上,专注地做着该做的活儿。这种踏实做事的气氛,或许才是南京真正适合干活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