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玉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,学生50元通话叁小时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2:10:42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天在小区布告栏,我无意中瞥见一张手写的小广告:“昆玉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,帮您解决通讯问题。”字迹稚嫩,用的是蓝色圆珠笔。说实话,第一反应是这孩子是不是零花钱不够了?叁小时通话时间,现在谁还缺这个?

正巧那周我的手机套餐超量,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了号码。接电话的是个声音清亮的男孩,他仔细解释服务内容:不是普通的闲聊,而是帮中老年人设置手机软件、教他们视频通话,甚至提醒慢性病患者按时吃药。“很多爷爷奶奶的子女在外地,他们弄不懂这些功能。”他说这话时语气认真,完全不像个初中生。

这通电话带来的意外收获

我们约好每周二晚上通话。第一次服务对象是隔壁楼的王奶奶,她儿子在国外工作。孩子先耐心教她连接奥颈贵颈,又反复演示如何发起视频通话。听到王奶奶成功和儿子通上话时激动的声音,我突然理解了这个服务的价值。

后来才了解到,这个昆玉中学的男孩叫小宇。他创建这个学生50元通话叁小时的服务,最初是因为看见独居的外婆总对着智能手机发愁。“现在的套餐太复杂,很多老人舍不得花钱咨询,我们就想用课余时间做点事。”小宇说他们班还有叁个同学加入,已经帮助了二十多个邻居。

有次我提前到达约定地点,看见他一边翻着笔记本一边练习讲解。本子上画满了各种手机界面的示意图,重要步骤都用红笔标出。“张爷爷记性不好,同一个步骤要说五遍才行。”他挠着头笑,露出属于这个年纪的腼腆。

最让我触动的是上个月,小区里李阿姨突然低血糖,正好赶上每周的电话时间。小宇从声音听出异常,立即联系了物业上门。这件事传开后,找他们帮忙的居民反而多了起来。现在他们的服务范围扩大到教使用打车软件、识别诈骗信息,但始终坚持学生50元通话叁小时这个标准。

昨天遇到小宇的妈妈,她说孩子把赚的钱都存起来了,想买台二手投影仪,给社区老人们放电影。“他说看着老人们学会视频通话后开心的样子,比自己考满分还高兴。”这位母亲说着,眼里有藏不住的笑意。

现在经过布告栏,那张小广告还在原处,只是边缘有些卷曲。有时会看到其他居民在旁边写下感谢的话,或者画个小爱心。这个由昆玉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开始的故事,正在变成连接整个社区的温暖纽带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