株洲哪里有站大街的小巷子啊,株洲站大街的巷子在哪里
株洲街头巷尾的日常剪影
这几天刷同城帖子,老看到有人问“株洲哪里有站大街的小巷子啊”这类问题。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这问题我也有点懵——站大街这说法,听着像十几年前的老话,现在突然冒出来,反而让人琢磨不透具体指啥。
我住在芦淞区老棉纺厂宿舍附近,楼下就是七拐八绕的巷子。傍晚收摊的菜贩会靠在电线杆旁歇脚,五金店老板把半成品的铁架搁在巷口打磨。这算不算“站大街”呢?要是按字面理解,建设南路那些服装批发市场后门,确实常有人站在路边等零工,手里拿着裁缝剪或扛包绳。他们不吆喝,就静静站着,有老板开车经过,摇下车窗比个手势,人就跟上车走了。
往前走到钟鼓岭夜市又是另一番景象。晚上六点过后,炸串摊的油烟混着奶茶甜香飘满整条街,年轻人靠在共享单车上等朋友,外卖骑手扎在巷子口刷手机等派单。这种“站着”透着生活的烟火气,和网上那种模糊的暗示完全不是一码事。
其实株洲站大街的巷子在哪里这个问题,倒让我想起二十年前的芦淞市场。那时我刚参加工作,常陪科长去调货。凌晨四点的市场后巷,批发商们就着路灯验货,裹着军大衣的搬运工蹲在叁轮车旁吃米粉。他们确实整夜“站”在巷子里,但站的是生活,是养家糊口的实在活计。
现在城市更新快,很多老巷子都装上了监控探头。上个月路过徐家桥,发现原来堆杂物的死角变成了微型消防站,社区还在墙边种了排月季。有几个老人坐在新添的石凳上下棋,这大概才是巷子现在最常见的“站人”场景吧。
有回在湘江边散步,听见两个阿姨聊天挺有意思。一个说女儿总担心她晚上去巷口跳广场舞不安全,另一个笑:“我们这老巷子,连流浪猫走哪条路都固定,能有什么事?”这话让我想起其实株洲大多数巷子都挺安详,傍晚飘着各家炒菜的香味,晾衣绳挂着的衬衫随风晃荡。
要是真有人想在株洲找什么特殊的小巷,恐怕要失望了。现在连神农公园旁边的小路都亮堂堂的,社区网格员每天巡逻叁遍。反倒是在清石广场后面的老社区,还能看到剃头师傅在梧桐树下摆摊,修鞋匠的工具箱开了叁十多年。这种坚守,或许才是株洲巷子真正值得寻找的风景。
昨天路过建设中路,看见社区正在给巷子墙绘彩画。有个穿校服的男孩仰头问妈妈:“这些人为什么都站在巷子里呀?”他妈妈指着墙上的二十四节气图说:“你看,立春要踏青,冬至要煮饺——人站着是在等属于某个时刻该发生的故事呢。”这答案真妙,把巷子里所有的驻足都染上了诗意。
所以再有人问我株洲站大街的巷子在哪里,我大概会建议他去老城区走走。不是找什么特别的场所,就是看看菜市场收摊后清扫地面的阿姨,看看下棋老人茶杯里升起的热气。这些平常画面里,藏着这座城市最真实的脉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