涟源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涟源火车站附近的小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7:17:15 来源:原创内容

一个记忆的坐标

每次提起涟源,我脑子里最先冒出来的,不是那些宽阔的马路和新建的广场,反倒是火车站后面那条不起眼的小巷子。它就像刻在记忆里的一个坐标,无论过去多久,方位都清清楚楚。

那条巷子是真的窄,两旁的楼房挨得紧,晾衣竿从这边窗户能直接伸到对面去。阳光得费好大劲儿才能从楼房的缝隙里漏一点下来,在坑洼的水泥地上画出几块光斑。墙上爬满了绿油油的苔藓,用手一摸,是湿润润、凉丝丝的触感。

巷子口总有几位老伯伯摆着小小的棋摊,楚河汉界,杀得难分难解。他们不怎么说话,只有棋子落在木板上的“啪啪”声,清脆又踏实。旁边修单车的大叔,常年穿着件沾了油污的工装,手里的活儿不停,偶尔抬起头,用带着浓重乡音的普通话和路过相熟的人打个招呼:“吃饭了冇?”

再往里走,空气里的味道就丰富起来了。谁家窗户飘出爆炒辣椒的呛香,引得人直打喷嚏;转个弯,又能闻到老式剃头铺里洗发膏的淡淡清香。傍晚时分,总有锅铲和铁锅碰撞的交响曲从各家厨房传来,伴随着大人呼唤孩子回家吃饭的喊声,热闹,却也奇异地让人心安。

我记得巷子深处有棵老榕树,树下有个总是笑眯眯的阿婆,摆个小摊卖豆腐脑。她的豆腐脑白白嫩嫩,浇上一勺澄亮的红糖姜水,甜而不腻,暖乎乎的。那时我刚下火车,又饿又累,就是那一碗豆腐脑,瞬间抚平了所有的疲惫。我常常想,这条涟源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它的魂儿,或许就藏在这些细微的人间烟火里。

它和站前那个永远行色匆匆、人声鼎沸的世界,仿佛隔着一层看不见的薄膜。前面是迎来送往,是起点和终点;后面呢,是日复一日,是扎扎实实的生活本身。站前广场上的人,眼神里多是迷茫和期待,急着要去下一个地方;而巷子里的人,他们的根就扎在这里,神情是安稳的,甚至是慵懒的。

有一次,我在巷子里迷了路,拐来拐去似乎都在原地打转。正有点着急,一位提着菜篮子的阿姨看出了我的窘迫,主动给我指了路。她怕我记不住,还特意领着我走到巷口,指着火车站那高大的屋顶说:“喏,看到那边屋顶就好找了嘛。”那种不设防的善意,让我在这条迷宫般的巷子里,感到一种莫名的踏实。

这条涟源火车站附近的小巷,它或许没有光鲜的外表,却像城市的毛细血管,输送着最真实的生活养分。它承载的,不是宏大的叙事,而是具体而微的日常。是孩子的哭笑声,是邻居间的闲话家常,是几十年不变的熟悉面孔。

如今,很多城市的老街区都在消失,被整齐划一的新建筑取代。我不知道这条巷子现在是否还在,模样变了多少。但我希望,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飞速变化,像这样一条能让人缓下脚步,感受到生活原味的巷子,能保留得久一些,再久一些。它不只是一个地理的存在,更像一个时代的注脚,默默记录着一座小城曾经的温度和呼吸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