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邑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,昌邑微信附近的人如何分辨是卖的
这几天在昌邑跟朋友吃饭,听到隔壁桌有人在议论,说刷微信附近的人时,老碰到一些头像暧昧的账号,开口就问"需要服务吗"。朋友当时就纳闷了,这些人是怎么从茫茫人海里精准识别出潜在客户的?难道他们有什么特殊技巧?
其实这事儿说复杂也不复杂。首先啊,很多这类账号会把自己的资料卡打扮得特别扎眼。你想想看,平时咱们正常人的头像,要么是风景照,要么是自拍或者宠物。但有些账号偏偏用那种色彩浓艳、衣着暴露的图片当头像,个性签名还写得云山雾罩的,比如"深夜陪伴""懂你的孤独"之类的。这不就相当于在脑门上贴了张标签嘛。
聊天的套路可深了
我有个在派出所工作的老同学说过,这些人的开场白都经过设计的。正常人打招呼顶多问句"你好",但他们往往第一句就直奔主题,问"哥哥需要特殊服务吗",或者"小妹可以上门"。这种单刀直入的方式,既是在筛选客户,也是在试探反应。要是你表现出兴趣,接下来就会收到明码标价的菜单;要是你严词拒绝,他们立马就消失不见。
这也引出一个挺现实的问题:昌邑微信附近的人如何分辨是卖的?说到底,咱们普通用户得学会从对话里品出味儿来。正经人聊天都是循序渐进地互相了解,哪有刚加上好友就谈价钱谈服务的?这种把社交软件当商品橱窗的做法,本身就暴露了意图。
再说个细节,这类账号的活动时间也很有规律。大半夜两叁点还特别活跃的,资料又设置成只对陌生人可见的,十有八九都不太对劲。正常人这个点儿早睡觉了,谁还不停地刷新附近的人啊。
其实微信官方这几年也在不断升级检测系统。那些频繁被举报的账号,或者聊天内容触发敏感词的,都很容易被限制功能。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,有些人也学会用暗语来代替直白的表述,比如用"喝茶""按摩"当暗号。这时候就更考验大家的判断力了。
要是真在昌邑微信附近的人里碰到这种,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举报拉黑。千万别好奇去搭话,说不定那边正等着你上钩呢。现在网络诈骗花样这么多,保不齐后面还跟着什么套路。
记得前阵子还有个新闻,说有人以为遇到了真"服务",结果被忽悠着充了各种会员费,最后人没见到,钱倒赔进去好几千。这种事儿真要发生在自己身上,那得多憋屈啊。
说到底,网络是虚拟的,但隔着屏幕的那头是真人。咱们在昌邑用微信结交新朋友时,还是得带着几分清醒。遇到感觉不对的对话,相信自己的直觉准没错。这年头,谁的时间都不该浪费在虚头巴脑的事情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