义马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,义马同学相伴同行
操场边的梧桐叶被秋风染得金黄,几个身影正沿着跑道你追我赶。跑在最前面那个高个子男生突然放缓脚步,回头望向落在后面的短发女生:“喂,差差又开始了是吧?”队伍里顿时响起善意的哄笑。那个被叫做“差差”的女生喘着气摆手,脸颊红扑扑的:“谁像你们似的,腿长得跟圆规一样!”
这就是我们义马班的日常。班里男生女生相处起来特别自然,谁都不会因为跑步快慢、成绩高低就觉得不好意思。这种“差差”的状态,反倒让大家更愿意一起往前赶。就像班主任常说的,同窗之情嘛,本来就是你拉我一把,我等你一下的事儿。
差差里的默契
上周叁的数学课代表了个例子。老师在黑板上出了道函数题,教室里安静得只剩笔尖划纸的沙沙声。小陈——就是那个总爱转笔的男生——突然“啊”了一声,接着用力挠头。坐他斜后方的文娱委员小林悄悄递过去张纸条,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解题步骤。放学时我问小陈看懂没有,他咧嘴一笑:“差差是差了点,但不是有大家在嘛。”
这种互帮互助从来不是单方面的。体育课测八百米,几个体育特长生跑完后并没休息,而是分散在跑道不同位置,给还在坚持的同学加油打气。当最后一名同学冲过终点时,守在那里的男生顺手递上矿泉水,女生则递过纸巾——这些细节没人特意安排,却格外默契。
说来也怪,我们班这种“差差”的氛围,反而让集体特别团结。每次大扫除,个子高的男生主动承包擦窗户的活儿,心细的女生则把图书角整理得井井有条。劳动委员说得实在:“谁还没个长处短处呢,互相补上不就完了。”
相伴同行的温度
记得有回放学突然下大雨,没带伞的同学都在教学楼门口等着。我们班几个带伞的男生女生自然而然组成“护送小队”,把其他人一一送到校门口的公交站。小雨撑着那把印着卡通图案的伞,和两个同学挤在一起边走边聊,到站时半边肩膀都湿了,却笑得特别开心。这种相伴同行的情谊,比任何说教都让人温暖。
最近要筹备校园文化节,我们班报了个集体节目。排练时有人动作总是慢半拍,但没人抱怨。负责领舞的同学不厌其烦地分解动作,跳得好的主动和还不熟练的结成对子练习。课间十分钟,经常能看到叁五个同学在走廊角落比划动作。班长看着这场景挺感慨:“咱们班这个节目,跳得好不好另说,这份心是真难得。”
其实想想,青春里最珍贵的,不就是这些看似平常的相伴时光吗?若干年后,我们可能记不清某次考试的分数,但一定会记得那个下午,有人因为你跑得慢而放慢脚步,有人在你遇到难题时递来张写满解答的纸条。
梧桐叶一片片落在跑道上,我们的脚步声渐渐变得整齐。夕阳把大家的影子拉得很长,那些高矮胖瘦的身影交织在一起,分不清谁比谁快,谁比谁强。这种“差差”的感觉,或许正是我们这个年纪最美好的相处方式——不必追求完美,只要一路同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