吕梁哪里有100块的巷子,吕梁百元小巷何处寻
路过吕梁老城区的时候,总能听见有人念叨那句:"吕梁哪里有100块的巷子"。这话听着像在问路,可熟悉情况的都明白,里头藏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事。
要说这百元小巷啊,得往回倒腾十几年。那时候老街还没拆,青石板路坑坑洼洼的,两旁都是些老店铺。卖针线的王大爷总爱坐在门槛上,看着来来往往的人。有次我问他,知不知道哪里能找到便宜巷子,他眯着眼笑了:"你说的是那种一百块能待半天的地方吧?"
巷子里的烟火气
其实找这种巷子不难,难的是找到对的那条。现在城里改造得快,好多老巷子都变了样。上个月我碰巧钻进条巷子,正好看见个卖油茶的大婶。"现在这样的巷子不好找喽,"她一边搅着锅里的油茶一边说,"前头巷口那家修鞋的,去年搬走了,说是租金涨到八百了。"
我捧着热乎乎的油茶在巷子里转悠。裁缝铺的机器还在嗡嗡响,理发店的老师傅正给老主顾刮脸。这条巷子倒是保留了点儿从前的味道,虽说物价早不是当年的样子了。隔壁杂货店的老板探出头来:"找啥呢?"我说就是想看看还有没有那种...他立刻会意地点头:"明白了,你说的是吕梁百元小巷何处寻那种地方吧?"
这话让我愣了下。是啊,现在大家嘴上问的是地方,心里惦记的其实是那个物价实在、人情味浓的年头。那时候一百块能在巷子里买到不少东西——修个鞋、剃个头、再吃碗面,临走还能带包烟。
转出巷子时,碰见个收旧货的大哥。他的叁轮车上堆满了从老房子收来的物件,有个搪瓷缸子特别显眼,上面还印着"劳动光荣"的字样。"现在的人都往新城区搬,"他点了根烟,"这些老巷子,过两年怕是真要找不着了。"
天色渐晚,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。我想起小时候跟着奶奶来这些巷子买菜,那时候一百块能买的东西,现在得翻好几倍。不过话说回来,虽然物价变了,但巷子里那种邻里之间打招呼的热乎劲儿,倒还留着几分。
也许我们真正在找的,不只是那个标价百元的地方,更是那种简单实在的生活滋味。就像巷子口那家烧饼店,虽然现在一个烧饼卖叁块了,但老板娘还是习惯给老顾客多撒一把芝麻。
往回走的路上,我又听见有人在问那个问题。这次是个年轻人,拿着手机四处张望。我忍不住停下脚步,给他指了刚才转悠的那条巷子。看着他道谢后匆匆离去的背影,我突然觉得,这些巷子虽然老了旧了,但总有人需要它们,也总有人会记得它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