冀州学生品茶喝茶上课,学生茶会课堂交流活动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4:24:13 来源:原创内容

冀州这所学校的走廊里,最近总飘着淡淡的茶香。经过教室门口,你会看到学生们围坐在茶席前,手持品茗杯专注地观察茶汤颜色——这可不是什么课外兴趣班,而是他们正式课堂的一部分。

记得第一次听说要把品茶喝茶上课,不少家长都皱起眉头:“这不耽误学习吗?”可当孩子们把第一泡自己冲泡的龙井端给父母时,家长们惊讶地发现,那个平时写作业都坐不住的孩子,竟能安静地完成整套茶艺流程。茶香仿佛有魔力,让急躁的心慢慢沉静下来。

茶香里的改变

高二的李同学以前特别讨厌语文课,现在却成了古典诗词的爱好者。变化就发生在一次茶会上——老师让大家一边品茶,一边朗读与茶有关的古诗。当温热的茶汤滑过舌尖,他忽然明白了“一碗喉吻润,两碗破孤闷”到底是什么感觉。原来,古人写的不仅是诗,更是真实的生活体验。

这种学生茶会课堂交流活动最妙的地方,是让知识变得“可触摸”。历史课上讲到茶马古道,老师不会直接抛出枯燥的年代数字,而是让大家先品尝滇红,再想象这茶香曾飘过怎样的雪山峡谷。地理课的土壤酸碱度知识,在对比不同产区茶叶风味时变得直观起来。就连数学老师都来凑热闹,带着学生计算茶水比例和冲泡时间的最优解。

教导主任王老师说,刚开始推行这个课程时,心里确实没底。但现在他最欣慰的是,学生们在茶道中学会了“等待”的艺术——等待水温适宜,等待茶叶舒展,等待茶香释放。“这比我们整天说‘要有耐心’管用多了。”

茶室里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:一个小组的学生围坐在一起,小心翼翼地传递着茶壶。有个孩子不小心把茶水洒了,大家不是责怪,而是帮忙擦拭。在这方小小的茶席上,他们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协作与包容。

初叁的赵同学在周记里写道:“以前觉得品茶是爷爷奶奶那辈人才做的事,现在才发现,原来一片叶子里藏着这么多学问。上周我跟爸爸去茶馆,居然能说出我们喝的铁观音是轻发酵的,把他吓了一跳!”

当然,这样的课堂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。语文老师刘女士笑着说,为了准备一堂以《红楼梦》中栊翠庵品茶为背景的课,她重新细读了整整五回,还专门去请教了茶艺师傅。“但现在上课时,能看到每个学生眼睛都亮晶晶的,再累也值了。”

窗外,银杏叶正慢慢变黄;窗内,一壶新茶刚好泡开。孩子们在茶香中读书、讨论、成长——这或许就是教育最美好的样子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