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义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兴义学生800元3小时通话
那天在菜市场听见两位阿姨闲聊,说隔壁老张家孩子,一个兴义初中生,居然花了八百块钱打了叁小时电话。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,这得是什么天大的事啊?
回家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事儿。现在孩子不都爱用微信语音吗?什么电话非得打叁小时?这兴义学生800元3小时通话的花销,搁普通家庭都快赶上半个月菜钱了。
电话那头究竟是什么
后来通过学校老师才知道,那孩子是给外地打工的父母打电话。他爸妈在广东工厂,白天上班没法接电话,只有深夜下班后才能说上话。孩子这边守着座机等到半夜,就为了听听爸妈的声音。
叁小时电话里,孩子说了月考得了第叁名,说了奶奶的风湿病好多了,还说了自己学会了炒鸡蛋。电话费是贵,可这孩子说:“听到妈妈笑的时候,就觉得值了。”
这事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。那会儿家里没电话,想爸妈了就往村头小卖部跑,攥着皱巴巴的五毛钱,等着接线员转接。现在虽然通讯发达了,可那份想念的心情,还是一样沉甸甸的。
想想挺心酸的。这些留守在兴义的孩子,平时看着和别的学生没什么两样,可心里都装着对远方父母的牵挂。有时候一个电话,可能就是他们一个月里最盼望的事。
那个兴义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的事传开后,社区悄悄成立了互助小组。现在小区活动室晚上开放,让孩子们可以用网络视频和家人联系,再不用心疼话费了。
上次路过活动室,看见几个孩子对着屏幕说得正欢。有个小姑娘在教妈妈做数学题,还有个男孩在给爸爸看自己新得的奖状。窗外月光很亮,照得屋里每个人的笑脸都特别清晰。
现在想想,那八百块钱虽然花了,却让更多人开始关注这些孩子。也许这就是它最大的意义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