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山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火车站旁的小巷弄
乐山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
出了乐山火车站,扑面而来的是那股子所有火车站都有的热闹和匆忙。出租车排着队,喇叭声此起彼伏,人们拖着行李箱,脸上写着赶路的疲惫或是即将到家的松弛。我站在广场上,目光越过这喧闹的人流,一眼就望见了马路对面——那排挤挤挨挨的老房子,和它们之间露出的几条窄窄的入口。那就是乐山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像是另一个世界的入口,安静地蹲守在现代化的车站对面,带着点神秘的倔强。
脚步不自觉就挪了过去。穿过马路,仿佛跨过了一条无形的界线。身后的喧嚣像是被一道屏障瞬间隔绝,音量陡然调低了好几个度。一股复杂的气息扑面而来,是潮湿的泥土味、饭菜的油烟香,还有老木头散发出的、温润的时光味道,混合在一起,并不难闻,反而让人觉得踏实。
巷子是真窄啊,两个人并排走着都得稍微侧侧身。两旁的房子都有些年头了,墙壁上爬满了斑驳的痕迹,有些地方的墙皮裂开了细密的纹路,像老人手背上的血管。电线在头顶纵横交错,织成一张密密的网。阳光被这些电线和高低错落的屋檐切割成一条条的,斜斜地洒在坑洼不平的青石路面上,光斑随着云的流动明明灭灭。
往里走,生活的气息就愈发浓郁了。这火车站旁的小巷弄,可不是什么纯粹的怀旧景致,它是活生生的。一家小店门口,老板娘正坐在小凳子上择菜,手速飞快;旁边的理发店里,老师傅拿着推子,正给一位大爷修理着花白的头发,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;二楼某个窗户伸出的竹竿上,晾晒着五颜六色的衣服,还在滴滴答答地往下滴水。你能听到炒菜时铲子与铁锅碰撞的“刺啦”声,能闻到谁家正在炖肉的浓香,还能听到电视机里播放着咿咿呀呀的戏曲声。
我放慢脚步,心里忽然有点感慨。仅仅一街之隔,外面是奔流不息的现代节奏,人人都在追赶时间;而这里面,时间却仿佛是黏稠的,缓慢地流淌着。这里的人们,似乎还遵循着一种更古老、更从容的生活韵律。他们的日子,不紧不慢,就围绕着这一日叁餐,家长里短。
巷子深处,有个小小的岔路口,我随意选了左边那条。这里更安静了些,住户的门大多关着,但门上的春联还红艳艳的。一只花猫蹲在墙头,慵懒地舔着爪子,瞥了我这个陌生人一眼,又毫不在意地继续它的清洁工作。我站在那儿,心想,住在这里的人,每天听着火车进站出站的汽笛声入睡和醒来,他们会觉得那是远方的召唤,还是早已习以为常的背景音呢?
不知不觉,就走到了巷子的另一头。尽头又是一片开阔的马路,车流不息。我回过头,又望了望那条深邃的巷子,它就像是一条长长的、温暖的隧道,连接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时间。乐山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它没有宏伟的叙事,没有惊艳的风景,它只是用它自己的方式,固执地保留着一座城市最质朴的呼吸和心跳。这份藏在喧嚣背后的宁静与真实,或许才是它最动人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