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青城品茶喝茶工作室,共青城休闲茶饮工作室
这几天路过共青城南湖边上,发现新开了家挺特别的茶馆。门头不算大,但木色招牌上“共青城品茶喝茶工作室”几个字透着雅致,让我这个老茶客忍不住推门探个究竟。
老板娘正坐在茶海前冲茶,见人进来也不急着招呼,先递来一杯刚沏好的凤凰单丛。“尝尝看,今年春茶。”她手腕轻抬,茶汤在空中划出琥珀色的弧线。我接过抿了一口,那股兰花香直接从喉咙滑进胃里,整个人都舒坦了。
这里的茶不一样
说来也怪,同样的茶叶,在不同人手里泡出来就是两种味道。老板娘笑着说她这间共青城休闲茶饮工作室讲究“看茶泡茶”,比如现在喝的这款单丛,水温必须控制在96度,高一度出酸,低一度发涩。她边说边摆弄茶则里蜷曲的茶叶,那些叶子在青瓷茶荷里显得特别温润。
工作室里布置得简单,但处处透着心思。靠窗的位置摆着叁张老船木茶桌,墙角博古架上不光有紫砂壶,还混搭着几个手捏陶杯。最让我惊喜的是,他们居然备了二十多种各地名优茶,从武夷山正岩到云南古树,连安吉白茶的春茶都还剩着半罐。
第二次去正好碰上下雨,店里坐着几个年轻人。原以为他们是来打卡的,没想到都在认真听老板娘讲如何辨别金骏眉的金毫。穿牛仔外套的男生说,比起奶茶店,他更愿意来这间共青城品茶喝茶工作室坐坐,“至少能喝明白什么是好茶”。
这话让我想起头回见识老板娘泡茶的模样。她注水时总会把壶嘴压得很低,说这样水不会老。出汤时又像书法收笔,利落得很。有回我忍不住问,泡这么多茶不腻吗?她擦着茶盘笑笑:“每片茶叶从采摘到炒制,都带着那片山场的气息,我们不过是帮它找回本来的味道。”
现在城里人喝茶越来越讲究,但像这样专注茶汤本身的工作室还真不多见。他们不搞那些花哨的调饮,就老老实实做传统茶。偶尔有客人想换口味,老板娘会推荐冷泡茶,用玻璃瓶装着,看着茶叶在凉水里慢慢舒展,比喝饮料舒心多了。
上周带朋友去,他本来只喝咖啡的,结果尝了泡十五年老白茶就挪不动步。老板娘边冲茶边聊茶树龄,说那些老茶树就像长辈,每年奉献新芽,自己把风雨都积成年轮。朋友临走买了半斤,说这比咖啡有意思。
雨点敲着玻璃窗,茶香混着水汽在屋里飘。老板娘又换了一泡漳平水仙,那种桂花香隐约飘出来,让人想起秋日晒着太阳的舒服。她往茶宠上淋了道茶汤,那只陶蝉渐渐变成深褐色。
这样专注于茶的共青城休闲茶饮工作室,倒成了闹市里的清净地。有时候觉得,我们追着新潮饮品尝鲜时,可能忘了最让人舒心的,还是这样一杯纯粹的好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