泉州上课喝茶辩辩群,泉州学习交流茶会群组
最近啊,我有个在泉州工作的朋友小陈,跟我聊起他下班后的生活,感觉特别有意思。他说自己加了个本地群,名字就叫“泉州上课喝茶辩辩群”。我当时一听就乐了,上课?喝茶?这俩事儿怎么能凑一块儿呢?
小陈嘿嘿一笑,说这你就不懂了吧。他告诉我,这个群,其实也叫“泉州学习交流茶会群组”,是个挺特别的地方。群里每周都会组织线下聚会,地点通常选在安静的茶馆或者某个成员的家里。
这到底是个怎样的群?
我好奇心被勾起来了,追着他问细节。他说,每次活动,真的就像群名字说的那样,是先“上课”,后“喝茶”。所谓的“上课”,可不是正儿八经地坐在教室里。而是由群里的某位成员,或者偶尔从外面请来的朋友,分享一个他擅长的小知识。
比如,有人会讲讲怎么用手机拍出好看的照片;有人是做咖啡师的,就教大家怎么在家手冲一杯好咖啡;甚至还有位老泉州,专门讲过咱们闽南建筑屋顶上那些装饰的故事,听得大家津津有味。
分享的时间不长,大概也就四五十分钟。讲的人不用准备得多高深,听的人也没压力,关键是真能学到点东西。等分享一结束,重头戏就来了——喝茶。这时候,刚才还是“老师”和“学生”的大家,瞬间就变成了围坐在一起的朋友。
泡上一壶安溪铁观音,或者武夷山的大红袍,热气腾腾的。一边品着茶,一边就刚才的话题,或者生活里的各种事儿,天南地北地聊开来。工作上的烦恼,生活中的趣事,都在这一杯杯茶里化解开了。小陈说,那种感觉,特别放松,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就拉近了。
我听着他的描述,脑海里渐渐有了画面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我们每天忙着上下班,盯着手机屏幕,像这样能静下心来,面对面地学点新东西,再和朋友喝杯茶、说说话的机会,还真是挺难得的。
这个“泉州上课喝茶辩辩群”的模式,妙就妙在它把两件看起来不相关的事完美地结合了起来。光是学习,可能显得有点严肃;光是喝茶聊天,又好像少了点核心内容。但把这两样一结合,整个氛围就变得既充实又轻松。学习交流成了喝茶闲聊的引子,而喝茶闲聊又让学到的东西更容易被记住和消化。
小陈还说,他通过这个群,不仅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生活技巧,更重要的是认识了一帮兴趣相投的朋友。大家因为想学习和交流而聚在一起,关系特别纯粹。有时候谁工作上遇到点儿困难,在群里说一声,往往能收到不少真诚的建议和帮助。
我想,可能每个城市里,都有像“泉州学习交流茶会群组”这样看似普通,却在默默温暖着一群人的小圈子吧。它们不像那些大型的社交活动,闹哄哄的,结束也就散了。这种小范围的、有固定主题的聚会,反而更能让人找到归属感。
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泉州的人来说,能有一个这样的地方,在周末的午后,花上一两个小时,给自己的大脑和心灵都充充电,实在是一件很惬意的事。它不像任务,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。如果你也在泉州,也对这样的交流方式感兴趣,不妨留意一下,说不定在你的身边,也有着类似的温暖角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