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威大学城学生好联系吗,宣威大学城学生联系方便吗
最近和朋友聊天,忽然被问到:“你说,宣威大学城那边的学生好联系吗?”这一下还真把我问住了。说起来,我表弟就在那边读书,可仔细一想,我们平时的联系频率,好像确实有点随缘。
要回答这个问题,得先看看他们日常在哪儿活动。现在的学生,主要阵地早就转移到了线上。微信几乎成了标配,哪个班级还没几个微信群呢?班级群、社团群、兴趣小组群…找人的第一步,往往就是从这些群聊开始的。不过,要是没有共同群聊,直接加好友,对方看到陌生的验证消息,有时候也会犹豫一下。
隔着屏幕的感觉
线上联系虽然方便,手指一点消息就发出去了,但总感觉隔着点什么。你不知道对方是不是正在上课,或者在图书馆里专心复习,突然的消息提示音会不会打扰到他们。我试着问过表弟,他说平时课业安排挺满的,有时候看到消息,想着“等会儿回”,一转身忙起来就忘了。这倒不是故意不理人,确实是事情多,容易分心。
这么看来,宣威大学城学生联系方便吗?从工具上来说,是挺方便的。但能不能得到及时回复,还真得看时机。一般来说,晚上七八点以后,或者周末,他们相对空闲一些,这个时候沟通起来会顺畅不少。
当然,也有让人头疼的时候。比如想找某个社团的负责人,只知道名字和学院,这种情况下就要费点周折了。得先找到认识的人,再一层层问过去,像玩解谜游戏似的。这时候就会想,要是能直接见面聊就好了。
说到见面,大学城里的线下接触其实机会也不少。食堂、操场、图书馆,都是能遇见熟人的地方。当面聊天的效率确实高,有什么问题当场就能说清楚。而且那种面对面的亲切感,是冷冰冰的文字比不了的。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大家的时间都被各种事情填得满满的。选修课、社团活动、兼职工作,每个人的日程表都排得密不透风。就算是住在同一个园区,想约个时间坐下来好好聊聊,也得提前好几天打招呼。
记得有次我去大学城找我表弟,提前两天就跟他说好了。结果见面那天,他还是匆匆忙忙的,说下午还有个小组讨论。我们就在食堂吃了顿午饭,聊了不到一个小时他就得走了。看着他赶去教学楼的身影,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有时候发消息不能及时回复——他们确实挺忙的。
所以啊,要说宣威大学城学生好联系吗,我觉得关键不在于联系方式的多少,而在于能不能找到合适的时机。如果你是他们同学或者朋友,联系起来自然不成问题。但如果是不太熟悉的人想要联系,可能就需要多花点心思,找准他们比较空闲的时间段了。
其实想想,这不光是大学城学生的情况,现在大家不都这样吗?生活节奏快了,每个人的时间都被分割成好多块。重要的是互相理解,找到那个让彼此都舒服的联系方式。或许,这就是现代人相处的常态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