仪征耍女娃,仪征玩女娃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6:04:26 来源:原创内容

仪征这座小城,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老话在街头巷尾流传。"耍女娃"便是其中一个,乍听起来带着几分戏谑,细品却藏着长辈对晚辈的疼爱。

记得小时候住在叁元巷,隔壁王奶奶常念叨:"我家那个女娃子,整天耍得不见人影。"她边说边摇着蒲扇,眼角的皱纹里都是笑意。那时不懂,总觉得"耍"字带着责备,后来才明白,这话里藏着多少纵容与宠溺。

耍出来的灵气

仪征人说的"耍",可不是单纯的玩耍。城南李家的姑娘,从小就爱耍些花花草草,谁家盆栽病了都找她。如今她在文昌路开了家花店,那些经她手的植物,就像被施了魔法似的,格外精神。街坊都说:"这女娃子,是把儿时的耍劲耍出了名堂。"

要说仪征姑娘的耍,还带着股水乡特有的韧劲。江边的姑娘敢在退潮时赤脚踩滩涂,芦苇荡里的女孩会编最结实的手工。这种耍,是骨子里的灵动,是把生活过出滋味的能力。

我常想,或许正是这份"耍"的心性,让仪征的女娃们无论走到哪里,都带着特有的鲜活。她们能把平淡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,就像青砖灰瓦间突然窜出的牵牛花,自在又热烈。

玩出来的滋味

说到玩女娃,这又是另一番讲究。北门街有家祖传的糕团店,第叁代传人小梅姐总说:"做糕点要会玩。"她真的在玩——把传统的青团玩出了芒果味,把糯米糕做成了十二生肖造型。

刚开始老师傅们直摇头,说她在胡闹。可顾客偏偏就爱这份新奇,现在店里每天排长队。小梅姐边忙活边笑:"玩着玩着,就把老手艺玩出了新花样。"

这样的玩,其实是对生活的再创造。就像仪征姑娘擅长的刺绣,老花样里总要添几针新颜色;就像家家会做的盐水鹅,每户都有自己玩出来的独家配方。

在仪征,你会看见早点摊前,姑娘熟练地玩转着煎饼鏊子;茶馆里,小妹行云流水地玩着长嘴茶壶。这种玩,是熟能生巧的从容,是把劳作变成艺术的本事。

如今再听老人说起"耍女娃玩女娃",我总算品出了其中的韵味。这不是轻浮,而是仪征人特有的人生智慧——用轻松的心态面对生活,在玩耍中找寻乐趣,在玩乐中创造价值。

走在仪征的街巷里,你会发现这种精神无处不在。老照相馆的姑娘给客人拍照时,总会玩几个俏皮的姿势逗人开心;裁缝铺的学徒一边踩着缝纫机,一边哼着扬州小调。生活在这里,从来不是沉重的负担,而是一场可以尽情挥洒的旅程。

也许正是这样的水土,才养育出这般灵动的仪征女娃。她们懂得在规矩中寻找自由,在传统中开创新意,让平凡的日子,过出不一样的精彩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