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阳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邻近的安阳站旁小胡同
来安阳出差,住的地方就在火车站对面。办完入住手续还不到下午四点,闲着也是闲着,便想着在附近转转。酒店前台小姑娘好心提醒我:“哥,旁边那些小巷子转转就行,可别往太深里走。” 她这么一说,倒是勾起了我的兴趣。
从酒店旋转门出来,绕过几个卖水果和杂货的摊子,一拐弯,就扎进了一条小巷。这巷子窄得很,两边的楼房似乎都要贴到一起了,抬头只能看见一线天。墙皮斑驳得厉害,大片大片的脱落,露出里面灰扑扑的砖头,有些地方还用红色油漆写着大大的“拆”字,格外显眼。
巷子里的空气和外面是两种味道。火车站广场上是那种开阔的、带着汽车尾气的风,而这里,是各种气息混在一起:谁家窗户飘出的炒菜香味,淡淡的老旧房屋的潮气,还有墙角青苔那股子土腥味儿。脚下是坑洼不平的石板路,走起来得留点神。
巷子里的烟火日常
往里走了几十米,声音先于景象涌了过来。有电视机里播放戏曲的咿呀声,有麻将牌碰撞的清脆响声,还有老太太用安阳本地话拉家常的絮语,这些都混在一起,形成一种独特的背景音。几个老爷子坐在小马扎上,围着一盘象棋,半天才挪动一个子儿,那份专注,仿佛外面的世界和他们全不相干。
我看见一个理发摊子,就摆在某户人家的屋檐下。老师傅用的还是那种手推子,给一位老大爷理发,动作不紧不慢。旁边等着的人也不催,就安静地瞧着。这种景象,如今在大城市里可不多见了。巷子两侧,偶尔会冒出一两家小店,卖五金杂件的,或者是裁缝铺,门脸都小小的,看着有些年头了。
我放慢了脚步,心里琢磨着,这条安阳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和几步之遥的那个喧嚣世界,简直形成了最鲜明的对比。火车站代表着流动、离别和抵达,是面向远方的;而这里,一切都好像是凝滞的,固守着一份缓慢的、根植于土地的日常。它就像一个被时光特意留下来的角落。
一位大妈端着个铝盆出来,把水泼在门口的排水沟里,看了我一眼,倒也没多问,只是笑了笑。这种不设防的打量,反而让人觉得亲切。我忽然想到,那个邻近的安阳站旁小胡同,大概也是这般光景吧。它们就像是火车站这个庞大躯体的毛细血管,不那么起眼,却滋养着最真实的生活。
越往深处,光线越暗,两侧的窗户里陆续亮起了暖黄色的灯光。那股子炒菜的香味更浓了,大概是下了豆瓣酱,闻着就让人感觉踏实。我停下脚步,没再往前走。看着眼前这安静而富有生命力的景象,我好像有点明白前台姑娘的话了。她大概不是觉得这里危险,而是怕我这个外来人,打扰了这片小天地的宁静。
我转过身,沿着原路慢慢往回走。身后的巷子渐渐隐没在暮色里,那些声音和气味也慢慢淡去。当我重新踏上火车站前宽阔的广场,看着霓虹灯和匆匆行人时,竟有了一丝恍惚。刚才那短短的几十分钟,像是不小心走进了另一个时间的夹层,体验了一种完全不同节奏的生活。这片藏在城市缝隙里的老地方,不知道还能存在多久,但那份独特的烟火气,确实让人难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