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平男人喜欢的小巷子,高平男子偏爱的小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2:08:20 来源:原创内容

石板路与老槐树

巷口那棵老槐树怕是有年头了,枝叶密密匝匝地探出墙头。夏天正午最热的时候,树荫能罩住半条巷子,叁五个男人搬着小马扎坐在底下,手里摇着蒲扇。穿堂风从巷头溜达到巷尾,带着谁家灶台上炥辣子的香味。

高平男人往巷子里钻,图的就是这份自在。老张每天下班把电动车往树下一停,第一件事就是掏烟。不锈钢打火机"咔哒"响过,烟雾慢悠悠飘起来的时候,他整个人才算是真正歇下了。这里没有西装领带,穿跨栏背心的,趿拉拖鞋的,怎么舒服怎么来。

巷子里的烟火气

往里走十几步,修鞋摊的老李正给皮鞋上线。叁轮车改成的工具箱擦得锃亮,锤子、钳子排成一排。他边忙活边和买菜回来的邻居搭话:"今儿这豆腐挺水灵啊?"对方扬扬手里的塑料袋:"拐角那家新开的,给你留了两块在筐里。"

这种熟稔是写字楼电梯里永远不会有的。小王刚搬进附近新小区时总不习惯,直到有天自行车链子掉了,老李顺手给修好还不肯收钱。后来他也成了常客,周末带着孩子来买豆腐脑。孩子举着芝麻糖从巷头跑到巷尾,笑声在青砖墙之间撞来撞去。

最让人惦记的还是那几家老味道。老陈家的羊肉面馆,汤头熬得奶白,香菜往热汤里一撒,香味能勾住半条街。几个男人围坐在矮桌前,吸溜面条的间隙说说煤气涨价,聊聊孩子月考。在这里吃饭不用讲究坐姿,手肘撑在桌上也没人说你失礼。

藏在砖缝里的时光

墙根儿青苔长得正好,雨水在石板上冲出深浅不一的沟痕。有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经常背着画架来写生,他说这些斑驳的墙皮比网红打卡地有味道。确实,西头那面墙上还留着八十年代的宣传画痕迹,虽然褪色了,牡丹花的轮廓还隐约可见。

老住户都记得,以前巷子深处有口老井,后来填平了改成花坛。现在种着月季和牵牛花,王奶奶每天傍晚来浇水。她总说现在的楼房像鸽子笼,关起门谁都不认识谁。还是住巷子好,晚上睡不着时,能听见邻居家电视在放戏曲频道。

最近听说这片要改造,男人们聚在槐树下讨论了好几回。倒不是反对进步,就是觉得有些东西拆了就真没了。就像老赵家那扇木门,门槛被几代人踩出凹陷,夏天贴着的褪色春联被风掀起一角,哗啦啦响得像在说话。

暮色渐浓时,家家的灯光从窗户漏出来,在石板路上拼出暖黄色的格子。某个窗口飘出葱花的焦香,不知谁喊了声"吃饭了",男人们才不紧不慢地收起马扎。明天这个时候,他们还会出现在老地方,就像巷口那盏总在傍晚六点亮起的老路灯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