鹤壁品茶海选工作室,鹤壁茶艺海选工作坊
鹤壁这座小城,总藏着些让人惊喜的角落。前两天路过解放路,无意间瞥见“鹤壁品茶海选工作室”的招牌,旁边不远处还有个“鹤壁茶艺海选工作坊”,这名字起得真有意思——品茶就品茶,怎么还搞起海选了?
带着几分好奇,我推开了工作室的玻璃门。没想到啊,里头别有洞天。整面墙的茶叶罐像列队的士兵,从常见的龙井普洱,到稀有的凤凰单丛,少说也有百来种。穿棉麻衫的茶艺师正给客人泡漳平水仙,那手法轻柔得像在抚摸婴儿的后背。
当茶香遇见竞技
真正让我开眼的,是每月底的品茶擂台。这不,赶上了一场乌龙茶专题赛。八位茶客围坐长桌,每人面前叁只白瓷杯,里头是同一种铁观音的叁种冲泡法。有位大姐抿完第叁杯,眉头皱成川字:“这第叁杯...水温高了吧?涩味压住了兰花香。”
茶艺工作坊那边更热闹。年轻的茶艺师小陈告诉我,他们刚办完“盖碗手法大赛”。二十来个学员同时表演凤凰叁点头,那场面,简直像在看慢动作的武侠片。他说得兴奋了,直接在我面前演示起来:“您看,注水时手腕要这样转叁圈,茶汤的层次感就出来了。”
其实细想,所谓海选,不就是给普通人搭的舞台么?在鹤壁品茶海选工作室,不管你是开车师傅还是公司白领,只要舌头够灵,都能当回评委。上周还有个送外卖的小哥靠着尝出叁种年份的熟普,拿了当期的“金舌头”奖杯。
工作坊的王师傅带我参观他们的“茶样档案馆”,每个玻璃罐都贴着标签:2018年勐海熟普、2022年明前碧螺春...“这都是学员们的考试题库。”他打开一罐陈年普洱,那股沉稳的陈香瞬间弥漫开来,“很多人以为喝茶是老年人的消遣,其实啊,现在的年轻人比老一辈更愿意钻研。”
说来也怪,自从知道这两个地方,我发现自己泡茶时开始注意细节了。水温差五度,浸泡时间差十秒,味道真的天差地别。昨天朋友来家里做客,我现学现卖表演茶艺,他惊讶地说:“你这手法,够专业啊!”
黄昏时分,工作室亮起暖黄的灯。新一拨茶客陆续进门,他们中有带茶具来交流的大学生,有下班后来放松的上班族,还有专门从安阳赶来的茶商。窗边的茶台上,茶海选刚进行到第二轮,这次比的是盲品岩茶山场。那位戴眼镜的姑娘连续猜中两个山场,周围响起轻轻的掌声。
走出工作室时,满身都是茉莉银针的余香。回头看那两块并排的招牌,突然觉得,“海选”这两个字用得真妙。在这里,茶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品,而是谁都可以参与的生活竞技,是平凡日子里的一场微型狂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