藁城大学校鸡的暗号,藁城校园鸡的暗语
一个偶然的发现
这事儿说来还挺巧的。那天下午,我正坐在藁城大学图书馆后面的小花园里晒太阳,手里捧着本闲书,心思却早飞到了九霄云外。就在我迷迷糊糊,快要睡着的时候,旁边长椅上两个男生的对话,像小虫子一样钻进了我的耳朵。
其中一个戴黑框眼镜的男生,压低了声音对同伴说:“哎,你听说那个‘藁城大学校鸡的暗号’了吗?”我一听,耳朵立马就竖起来了。这名字,听起来就带着点神秘色彩,让人忍不住想探究一下。要知道,在大学校园里,总流传着一些稀奇古怪的传说和内部的“黑话”。
他的同伴,一个穿着运动衫的男生,显然也来了兴趣,往前凑了凑身子:“什么暗号?快说说!”黑框眼镜推了推眼镜,故作神秘地环顾四周,声音更低了:“就是那个‘藁城校园鸡的暗语’啊,据说老生们都知道,用这个能……”后面的话,被一阵风吹树叶的沙沙声给盖了过去,我没能听清。
我的心像被小猫爪子挠了一下,痒痒的。这个“暗号”到底是什么?它有什么用?难道真像武侠小说里写的,对上了暗号,就能打开什么秘密基地的大门?我合上手里的书,决定把这事儿弄个明白。
一场小小的“调查”
从那天起,我算是跟这个“藁城大学校鸡的暗号”杠上了。我开始有意无意地在食堂、在操场、在自习室,留意同学们的谈话。你别说,这还真不是空穴来风。我断断续续地又听到过几次这个词组,但每次都是只言片语,像拼图一样,怎么也凑不完整。
有一次,在食堂排队打饭,前面两个女生在讨论周末去哪里聚餐。一个短发女生说:“要不就去后街那家新开的?听说味道不错。”另一个扎马尾的女生摇摇头,笑着说:“那家太普通了。我知道一个好地方,不过得用‘藁城校园鸡的暗语’才行,那才是咱学校的‘内部福利’呢!”
内部福利?这个说法让我心里一动。看来,这个暗号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东西,反而更像是一种学生之间心照不宣的通行证,一种寻找共同记忆和乐趣的小把戏。这让我对它更好奇了,它指向的,到底是什么样的“福利”呢?
我甚至尝试着去问过一个关系不错的学长。他听了我的问题,先是一愣,随即哈哈大笑,拍了拍我的肩膀说:“行啊你小子,消息挺灵通嘛!不过这个嘛……只可意会,不可言传。你得自己去发现,那才有意思。”得,又卖了个关子。
谜底,原来如此
事情的转机,发生在一个周五的晚上。我被同学拉去参加一个小型的学生社团联谊。地点就在学校附近一个挺不起眼的小餐馆里。餐馆门面不大,里面却别有洞天,装修得挺有格调,而且一眼望去,几乎全是咱们藁城大学的学生。
正当我们点菜时,我邻桌一个男生举手对服务员说:“你好,咱们是‘藁城大学’的,来份‘那个套餐’。”服务员是个年轻的小伙,他会心一笑,点了点头,什么也没问就在单子上记了下来。我心里咯噔一下,“那个套餐”?这会不会就是……
我鼓起勇气,等那个服务员再次经过我们桌时,我试探着,用不太确定的语气轻声问:“您好,我们这儿……也想用一下‘藁城校园鸡的暗语’点餐。”说完,我还有点紧张,生怕自己搞错了闹笑话。没想到,服务员眼睛一亮,冲我比了个“翱碍”的手势,爽快地说:“好嘞!明白,马上给你们安排!”
过了一会儿,菜上来了。不是什么山珍海味,但都是我们学生平时最爱吃、又实惠的几样经典菜的组合,分量还给得特别足。同学惊讶地问我:“你什么时候成了老顾客了?这搭配可以啊!”我看着他,突然就全明白了。
原来,所谓的“藁城大学校鸡的暗号”,根本不是什么复杂的密码,也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秘密。它其实就是一届届学生口耳相传下来的一个小默契。用这个“暗语”,在这家和我们学校有“渊源”的小馆子里,就能点到一份不写在菜单上、但性价比极高的“隐藏菜单”,或者说,是一份独属于藁城大学学生的“怀旧套餐”。那只“鸡”,或许只是最初某道招牌菜的主角,慢慢就成了这个趣称的代名词。
想到我之前那些对于秘密基地、武侠秘宝的猜想,自己都觉得有点好笑。我夹起一块盘中的鸡块,味道确实不错。那一刻我感到的,不是破解谜题的兴奋,而是一种温暖的归属感。我们靠着同一个不成文的“暗号”,分享着同一份熟悉的味道,这种微妙的联系,让陌生的校园生活,瞬间变得亲切起来。这个小小的“藁城校园鸡的暗语”,连接起的,是无数个在这里度过青春的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