吕梁耍女娃,吕梁逗女童趣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1:40:52 来源:原创内容

提起吕梁耍女娃,我脑子里立马就冒出小时候在村里看秧歌的场景。那些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,脸蛋涂得红扑扑的,跟着锣鼓点儿蹦蹦跳跳,那股活泼劲儿能把整个场子都点燃了。

我们那会儿管这叫"耍逗",可不是现在说的逗孩子玩那么简单。老辈人传下来的说法,这其实是教女娃娃认世情、学规矩的土法子。就像春天要播种,秋天要收割,吕梁山的女娃到了年纪,自然要跟着大人耍起来。

耍出来的精气神

记得隔壁家的二妮子,头回上场时才六岁,紧张得直拽她娘的衣角。可锣鼓一响,就像换了个人似的,踩着鼓点又蹦又跳。她娘在后头偷偷抹眼泪,说咱山里的娃娃,就得这样摔打着长大。

这种吕梁逗女童趣的传统,说到底是在游戏里藏着重话。女娃娃们在耍闹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察言观色,懂得了眉眼高低。就像学骑自行车,大人扶着后座跑几圈,不知不觉就撒了手。

现在想想,那些看似简单的耍闹里,藏着老祖宗的智慧。它不要你正襟危坐地听道理,而是在笑闹声中,把为人处世的门道一点点揉进骨子里。这种教法,比现在那些早教班高明多了。

我姑姑就是搞民间文艺的,她说以前每个村都有几个会"耍逗"的老人。他们信手拈来的童谣、随口编的故事,都是千金难买的宝贝。可惜现在这样的老人越来越少了。

藏在游戏里的门道

去年回老家,正赶上正月十五闹红火。看见个梳着朝天辫的小丫头,学着大人的样子扭秧歌,虽然动作稚嫩,但那眼神里的灵气让我心头一热。这不正是吕梁耍女娃该有的样子吗?

其实要我说啊,这种乡土智慧最妙的地方,就是它不着痕迹。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,孩子在嬉笑打闹中,自然就领会了待人接物的道理。这种教育,比书本上来得生动,比说教来得管用。

现在的年轻父母总爱把孩子送进各种培训班,生怕输在起跑线上。可他们没想过,最宝贵的起跑线,就藏在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这些老传统里。

前两天跟我闺女视频,她还在问什么时候能再回吕梁老家,说要跟表姐学扭秧歌。听着这话,我心里既欣慰又酸楚。欣慰的是孩子还记得根在哪儿,酸楚的是这样的场景越来越难得一见了。

或许我们应该好好想想,怎么让吕梁逗女童趣这样的老传统,在新的时代里焕发生机。毕竟,这些看似土得掉渣的玩意儿,才是咱们真正不能丢的宝贝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