峨眉山学生品茶上课,学子课堂茶香体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8:19:03 来源:原创内容

教室里飘着淡淡的茶香,二十几个学生围坐在竹席上,手里捧着白瓷茶杯。这不是什么茶艺培训班,而是峨眉山脚下某中学每周叁下午的常态课堂。

“大家先闻闻这杯茶的香气。”任教语文的李老师轻声说道,她同时也是这门特色课程的发起人。学生们低头轻嗅,有的闭上眼睛,有的相互交换着惊喜的眼神。“老师,这个茶香和上周的不一样!”一个扎着马尾的女生兴奋地说。

从课本到茶园的延伸

这门课没有固定的教材,教学内容都来自当地丰富的茶文化资源。学生们不仅要在教室里学习茶叶知识,还要定期去学校的实践基地——一片不大的茶园,亲手参与采茶、制茶的全过程。

“刚开始我也觉得奇怪,学生不专心备考,搞这些有什么用?”教化学的王老师坦言,“但看到学生在制茶过程中主动研究发酵原理,在品茶时讨论水质对茶汤的影响,我突然明白了这门课的价值。”

坐在窗边的男生小陈分享了他的变化:“以前我觉得学习就是为了考试,现在不同了。在观察茶叶从采摘到冲泡的整个过程里,我好像学会了慢下来思考。就连做数学题时,也多了些耐心。”

学生们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学习成绩上。班主任刘老师发现,参加茶文化课程后,班级氛围明显融洽了许多。“可能是经常一起喝茶聊天的缘故,同学之间的争执少了,相互理解多了。”

茶香里的改变

教师团队也在不断调整课程内容。他们发现,单纯的知识灌输效果有限,而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收获反而更大。于是,课堂讨论的话题越来越广,从茶叶的分类到茶具的历史,从冲泡技巧到茶道精神。

“有意思的是,学生们自发组成了研究小组。”李老师笑着说,“有的小组专门研究不同水源对茶汤口感的影响,有的则收集整理峨眉山当地的茶文化故事。他们甚至自己设计实验,用科学方法比较不同的泡茶参数。”

家长们的态度也从最初的怀疑转变为支持。一位家长在开放日体验了课程后感慨:“原来还担心这课程耽误学习,现在觉得这种学习方式反而让孩子更懂得思考了。”

夕阳西下,今天的品茶课接近尾声。学生们小心地清洗茶具,擦拭桌面,叁叁两两地讨论着今天的收获。教室里,茶香还未完全散去,伴随着少年们轻快的脚步声,飘向走廊深处。

窗外,峨眉山的轮廓在暮色中若隐若现,这片土地上千百年来孕育的茶文化,正以另一种形式在年轻一代中延续。或许,教育的真谛就藏在这杯清茶里——不急于求成,而是让每个生命在合适的温度中,慢慢舒展,释放属于自己的独特香气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