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安大学城有学生出来做吗,大学城学生是否参与社会活动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07:52:23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和朋友聊天,他突然问我:“你说宁安大学城有学生出来做吗?我表弟想在那里开个奶茶店,担心客流量跟不上。”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,让我想起上周路过大学城时看到的景象——小吃街人来人往,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在派发社团招新传单。

校园围墙内外的世界

其实走在宁安大学城的街道上,你能明显感受到年轻人的活力。傍晚时分,篮球场上奔跑的身影,图书馆里埋头苦读的学生,还有那些相约聚餐的欢笑声。不过更让我在意的是,不少学生确实在课余时间“走了出来”。

我认识个叫小薇的女生,她是师范专业大叁学生。每周叁下午,都能看见她骑着共享单车往社区小学赶。“给孩子们上美术课,”她说,“虽然课时费不高,但站在讲台上的感觉,比在宿舍追剧充实多了。”像她这样把专业知识带到社会中的学生,在大学城里并不少见。

学校西门的创业园区里,还有几个计算机系的学生合伙开了个工作室。主要接一些小公司的网站维护活儿。“刚开始就是帮亲戚的店铺做个小程序,”工作室负责人小林挠着头说,“后来同学介绍同学,客户慢慢就多起来了。”他们的玻璃门上,现在还贴着略显稚嫩的海报,但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键盘声,听着挺像那么回事。

那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参与

说到大学城学生是否参与社会活动,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兼职打工。确实,家教、服务员这类传统兼职依然热门。但如今学生的选择丰富多了:有的在短视频平台做知识科普,有的参与非遗保护项目,还有的组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。

上学期,理工大学几个学生设计的智能垃圾分类系统,居然真被环保公司看中了。现在正在两个小区试点运行。他们的指导老师说,这些学生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泡在了实验室和社区之间。

当然,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。经管学院的李老师提到,她有些来自农村的学生,更愿意把时间用在图书馆,“他们觉得先把成绩搞好最重要”。这种选择无可厚非,毕竟每个人的情况和追求不一样。

有意思的是,越来越多的课程开始把社会实践纳入学分考核。这让学生们“走出来”有了更多正当理由。我翻过某高校的教学大纲,发现连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样的理论课,都安排了社会调研环节。

不过话说回来,学生们参与这些活动,最直接的动力可能没那么复杂。外语系大二的王同学说得实在:“简历上总不能只有绩点吧?将来找工作,用人单位还是挺看重实践经历的。”他同时在做个翻译志愿者项目,为国际展会提供线上语言支持。

夜色渐深,大学城的美食街又开始热闹起来。在这里,你能看见刚结束家教赶回来吃宵夜的学生,也能遇见穿着正装从公司实习归来的同学。这些年轻人正用自己的方式,在校园与社会之间架起桥梁。或许下次有人再问起宁安大学城有学生出来做吗,我们可以带他来这里转转——那些穿梭在灯火中的年轻身影,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。

推荐文章